摘要:“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位领导干部的“官声”如何,不能光看其在任的时候,还得看其离任甚至退休后人民群众的评价,比如“用5年改变一座城”的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再比如当年主持修建红旗渠的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位领导干部的“官声”如何,不能光看其在任的时候,还得看其离任甚至退休后人民群众的评价,比如“用5年改变一座城”的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再比如当年主持修建红旗渠的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我没有见过杨贵书记,对他的了解都是从网络上和视频上看到的。从1960年到1969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杨贵书记硬是带领林县人民修建了全长1525公里多的红旗渠,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挖砌土方1500万立方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但是,我想杨贵书记并不在意这些评价,他真正在意的是红旗渠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困扰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
我一直在想,杨贵书记为什么要下定决心修建红旗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林县缺水,这个地方缺水缺到了林县姑娘嫁人的时候“不图万贯家财,只求有水洗脸”。但话又说回来了,林县再缺水还能渴到县委书记吗?杨贵同志完全可以在林县当几年太平官,但他仍然决定冒险修渠,就是因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他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说起杨贵书记,我还记得两个非常清楚的小故事。
一个是“给群众送羊骨架”,是在央视《焦点访谈》上看到的。即便已经看过好多次,但每次看都会让我热泪盈眶。杨贵书记主持修建红旗渠期间,曾经到林县的一个村子里调研,他遇到一个老婆婆在哭,就上前询问缘由,老婆婆就对他说:“我的胃不舒服,以前儿子每年都会买羊骨架回来给我炖汤喝,喝几天就能好了,今年因为儿子去修渠,没有买羊骨架熬汤来暖胃。”杨贵书记把老婆婆的话记在了心里,骑上自行车到30里外的集镇上买了羊骨架,赶回村里给老婆婆炖汤暖胃。一位县委书记骑着自行车给群众送羊骨架,这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但是,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
另一个故事是“11次致谢都止不住的掌声”,是我从新华社记者的稿件中看到的。报道讲的是1990 年老书记杨贵在阔别十几年之后重回河南省林县,老书记回到林县的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把他住的宾馆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为的就是再听听老书记杨贵的声音。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在介绍杨贵的时候,杨贵11次站起来致谢都不能止住大家的掌声。
我在想,为什么杨贵书记离开自己工作过的林县十几年之后,还能受到林县人民群众的如此爱戴?为什么杨贵书记在林县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那么高?除了他主持修建的红旗渠造福万民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多年如一日地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将人民群众当成自已家的亲人,他不做“太平官”和“贪腐官”,他遇事勇于担当,真心实意的察民情、解民忧,始终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虽然退休了,但当了一辈子记者,根本就坐不住,经常会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我发现很多旗县的政府大楼修得是越来越漂亮,但老百姓想要进去却越来越难,有人说是为了领导安全,有人说是为了工作不被打扰……但我觉得,基层的老百姓都很忙的,谁没事儿老去县政府叨扰?去政府的群众都是有困难找领导,老百姓有问题却进不去,老百姓能没有怨言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政府大院的那道“门禁”,隔开的不光是政府与人民的物理距离,更是政府和人民的情感距离。
好的领导干部,尽管人走了,好名声还在。耿彦波同志在我的家乡大同市担任市长也就是5年时间,但他在5年时间里不贪不腐,全心全意地为大同市的发展、为大同市人民服务,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与汗水,硬生生地将一座污染严重的煤城,改造成了一座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如今的耿彦波市长已经是一位退休老人,但大同市民不仅没有忘记他,还在大同市代王府的梁思成纪念馆为他塑了铜像!而与耿彦波搭班子的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因贪腐落马,成了一名遗臭万年的贪官,至今被家乡人民所唾弃!
杨贵书记能骑着自行车为农村老太太送一个羊架子,现在还有多少能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的县委书记和基层干部?杨贵书记退休后回乡依然能让当地的人民群众蜂拥而至,人民群众只为见他一面,现在又有多少退休后依然能被当地人民群众记住并始终心怀感激的领导干部?2013年2月,耿彦波市长就离开了大同市,至今过去13年了,今年内蒙古中西部闹水害,特大洪水顺着河道涌入了大同市的御河,御河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洪水,却没有出现历史上的决堤水害,大同市的众多自媒体人纷纷走到御河直播报道,众口一词地称赞老市长耿彦波,是耿彦波整修了御河的河道,才使御河没有发生水害!
杨贵书记与耿彦波市长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进而赢得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与爱戴。干群关系犹如舟水相依、唇齿相连,领导干部是“舟”,人民群众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较之几十年前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干群之间的鱼水情不能变,每一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都应该始终牢记:你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人民群众才会把你高高举起。
来源:汤计典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