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只梭子蟹下肚,大爷痛风了!这口鲜,怎么吃才不伤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2:22 4

摘要:近日,杭州的骆大伯一瘸一拐的来到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骆家庄站点,找到医生徐蓉,刚进门就大声询问:“哎呀,徐医生,我的腿痛得都不好走路了。”骆大伯是徐蓉医生的签约居民,有既往痛风病史,随着话音落下,骆大伯卷起裤脚,只见其脚踝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陈健 袁玉凤

秋风起,螃蟹肥。随着前段时间休渔期的结束,梭子蟹成了杭城居民家中餐桌上的主流。然而,螃蟹虽美味,食用更要谨慎。

近日,杭州的骆大伯一瘸一拐的来到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骆家庄站点,找到医生徐蓉,刚进门就大声询问:“哎呀,徐医生,我的腿痛得都不好走路了。”骆大伯是徐蓉医生的签约居民,有既往痛风病史,随着话音落下,骆大伯卷起裤脚,只见其脚踝处红肿、发烫,是典型痛风发作症状。

在问诊中,骆大伯表示,前一天见梭子蟹很是肥美,一不注意就多吃了几只。徐蓉初步判断骆大伯是吃多了螃蟹,嘌呤摄入过多,引起痛风急性发作。通过检查,骆大伯尿酸高达570umol/l,徐蓉给予口服降尿酸与消炎止痛药物,配合饮食调整的治疗方法,后续骆大伯症状逐渐好转。

医院供图

徐蓉特别提醒,这段时间正是梭子蟹上市的好时节,尽管梭子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也潜藏着一些健康风险,各位居民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要了解螃蟹的一些食用注意事项。尤其是以下人群,食用要格外注意:一是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者,螃蟹(尤其是蟹黄、蟹膏)嘌呤含量极高,极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二是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蟹黄和蟹膏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过量食用会影响血脂水平,增加心血管负担;三是消化系统虚弱者,螃蟹性寒,不易消化,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的人吃了可能加重症状;四是孕妇,可以适量吃蟹肉,性寒需少吃,蟹黄胆固醇高,也应少吃;五是过敏体质者,螃蟹是常见过敏原,可能引发皮肤瘙痒、荨麻疹、甚至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如何正确健康的食用螃蟹?

徐蓉表示,控制“量”是第一位,对于健康成人,一次吃不超过2只(中等大小)为宜,且不要频繁食用。

学会“挑”着吃,少吃蟹黄和蟹膏,多吃蟹肉。相对而言,蟹肉的蛋白质优质,嘌呤和胆固醇含量也低于蟹黄与蟹膏,是更安全的选择。

烹饪方式要健康,首选清蒸,最大程度保留螃蟹的鲜味和营养,避免额外摄入油脂;避免油炸、麻辣、油焖等重口味做法,这些方式会增加油脂和盐分的摄入,加重身体负担。

拒绝“危险”搭配,如螃蟹+啤酒,两者都是高嘌呤食物,啤酒还会抑制尿酸排泄,是带来痛风的“黄金组合”;螃蟹+柿子,不建议同食,螃蟹富含蛋白质,柿子富含鞣酸,大量同时食用可能在胃中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块,引起肠胃不适,但正常饮食量通常问题不大,避免过量即可;螃蟹+浓茶,原理同柿子,茶叶中也含鞣酸,建议错开时间食用;螃蟹+冰镇饮料,寒上加寒,非常容易导致腹泻。

此外,吃蟹时机也有讲究,避免在空腹或很饿的时候吃,空腹时胃酸分泌多,螃蟹的寒性更容易刺激肠胃。建议作为正餐的一部分,搭配米饭、蔬菜等一起吃,可以减缓寒性和油腻感。晚上不宜多吃,晚上人体代谢减慢,消化功能减弱,吃多了容易增加肠胃和代谢负担。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