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年六十,这些年,我自己有过和儿媳磨合的经历,也听过不少邻里之间的故事。今天想聊聊我的观察,说说婆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几个地方,以及咱们做婆婆的可以怎么做。
婆媳关系是很多家庭都会面对的话题,我也琢磨过这个问题。
我今年六十,这些年,我自己有过和儿媳磨合的经历,也听过不少邻里之间的故事。今天想聊聊我的观察,说说婆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几个地方,以及咱们做婆婆的可以怎么做。
一、插手太多,小家反而难受
有时候婆婆心是好的,总想多帮点忙,但一不小心就管得太细。去年,隔壁一位阿姨经常去儿子家,小到物品摆放、饭菜口味,大到孩子教育,她都要说几句。时间一长,儿媳就觉得压抑,说:“我自己家的事,反而做不了主。”
我的办法是,和儿媳商量好:不需要我时,我不随意上门;孩子的事,他们自己拿主意,我只在问到时提建议。没想到,这样反而让关系更轻松。孙女考上高中后,儿媳还特意送我一件衣服,说谢谢我平时帮忙。
二、对待不公,媳妇心里委屈
有的婆婆话讲得好听,说把媳妇当自家人,可实际做事却常常偏向儿子。比如儿子加班晚归没关系,媳妇晚一点回家就被说;儿子买东西可以,媳妇买点东西就被念叨。这样时间长了,谁都觉得生分。
我常提醒自己:儿子媳妇成了家,就是平等的一对。 对他们公平,儿子也为难少一些。尽量不偏不倚,才是长久之计。
三、习惯批评,看不到对方付出
儿媳一天忙下来,带孩子、做饭、收拾家,挺不容易的。如果婆婆还总是说这没做好、那不满意,确实让人心寒。
我的一位老朋友,以前对儿媳的要求比较高,后来和儿子一家相处起来关系有些紧张。
现在我学会了多夸奖,少评价。儿媳饭做得好,我就真诚地夸几句;孙子乖巧懂事,我也会说“是你教得好”。慢慢地,我们之间的话也变多了。
四、想法不同,互相不肯让步
两个人想法不同、互不让步,其实在很多家庭里都常见。我们这代人习惯节约,年轻人更在意生活品质和科学方法。比如孩子生病了,我们可能更相信老办法,但儿媳坚持要去看医生。其实这些事很难说谁对谁错,关键还是互相理解。
后来我们家慢慢摸索出一个方法:遇到健康、教育这类大事,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日常小事就彼此都让一步。 一家人相处,本来就是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日子才过得顺心。我还跟儿媳学会了用手机买菜,确实挺方便的。
五、钱财上的事情最容易影响感情
经济问题处理不好常常会产生矛盾。婆婆总觉得媳妇花钱大手大脚,媳妇又嫌婆婆管得太紧。或者婆婆总想插手儿子家的开支,让媳妇觉得不被尊重。
我从一开始就和儿子家说清楚:买房我们支持一部分,但日常开销由他们自己负责。 我们偶尔给孙子孙女一点零花,不过问他们的花费。这样大家都轻松。
其实说到底,婆媳相处也没什么特别的诀窍,就是多体谅、少干涉。
我和儿子家分开住,平时各过各的。周末我去看看,帮忙做点家务、带带孩子,但尽量不指手画脚。
多站在对方角度想,说话温和一些。她辛苦,就安慰几句;她有做得好的,就夸一夸。互相尊重,感情才会越来越好。
我们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孙子读书后,我和老伴也安排了自己的事,他练书法,我跳广场舞,有时和老朋友出去走走。有点自己的兴趣,日子充实,也不整天围着孩子转。
经济上互相独立,各管各的账,少了很多可能的矛盾。
有句老话讲:“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婆婆真心对待媳妇,将来媳妇也会真心待你。家里和和气气,比什么都强。
你们是怎么和儿媳相处的?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一起来聊聊,互相学习。
来源:生活简单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