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后的生活,似乎总被各种琐事填满,除了为了考证书翻过几本书,其他时间几乎与阅读绝缘。两年前,偶然刷到几个卖书的直播间,主播口才极佳,几句煽情的话语便让我心生愧疚,仿佛不读书就是一种罪过。于是,我开始四处搜寻读书博主的推荐书单,照着清单一本接一本往家里搬。起初
毕业后的生活,似乎总被各种琐事填满,除了为了考证书翻过几本书,其他时间几乎与阅读绝缘。两年前,偶然刷到几个卖书的直播间,主播口才极佳,几句煽情的话语便让我心生愧疚,仿佛不读书就是一种罪过。于是,我开始四处搜寻读书博主的推荐书单,照着清单一本接一本往家里搬。起初的一年还算顺利,断断续续读了十几本,心里多少有些成就感。可到了第二年,热情骤减,翻开书页竟觉得字字陌生,那些内容离我的生活太远,像是强行塞进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每天看着日历一页页翻过,逼着自己读完,却常常合上书后茫然不知所云,那种痛苦难以言喻。书架上堆满了崭新的书,封面光洁如初,而我却因此更加自责,觉得自己连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好,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直到有一天,我静静地站在书架前,目光扫过那一排排书脊,忽然觉得它们像极了那些勉强维持关系的朋友,看似亲近,实则毫无共鸣。我问自己,现实中遇到合不来的人,难道还会执着地维系关系吗?显然不会。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过去两年,我究竟在执着什么?是我高估了某些书籍的价值,也低估了自己选择的能力。我开始重新梳理书单,把那些因流量爆红、内容雷同的书移到角落,只留下纪实、历史和长篇小说这几类真正打动我的作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热度不等于质量,频繁曝光的书未必适合你,它们可能只是营销的产物。许多所谓的畅销书,观点陈旧,内容复制,尤其在励志和成长类领域,同质化严重得令人失望。
我渐渐明白,选书不该盲从潮流,而应倾听内心的需求。如果你不知从何读起,不妨从经典名著开始,从厚重的历史入手,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作品,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要因为一本书年代久远就心生轻视,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时间的深处。读得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不再轻易被封面和宣传语迷惑。阅读的意义,从来不是追赶潮流,而是滋养心灵,拓宽视野,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声音。当我放下执念,不再为读不完书而焦虑,反而在安静的阅读中找回了久违的平静与力量。每一次翻开书页,都像是一场与智者的对话,真诚而深刻。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