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4日晚,2025年广元女儿节“放歌嘉陵江”群众歌咏活动在利州广场启幕,利州区数百名干部群众带领近万名市民、游客唱响时代赞歌,本地文艺爱好者上台尽情施展风采,器乐伴着晚风送上祝福……
夜幕降临,秋风温柔拂过嘉陵江畔,绚丽缤纷的灯光勾勒出城市脉络。
8月24日晚,2025年广元女儿节“放歌嘉陵江”群众歌咏活动在利州广场启幕,利州区数百名干部群众带领近万名市民、游客唱响时代赞歌,本地文艺爱好者上台尽情施展风采,器乐伴着晚风送上祝福……
歌声如潮,笑语如织,千年广元焕发出最为动人且鲜活的神采。如此温馨热烈的场景,正在这座城市不断上演,文化之光照亮城市,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提升,广元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到温暖人心的“送文化下乡”,再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广元正在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变得可触可及。
文化惠民硕果累累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明亮的灯光掠过每一支挥舞的荧光棒,定格每一张呐喊高歌的面孔。当万千群众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嘉陵江畔便响起了最动人的时代赞歌。
1小时的表演落幕,观众耳畔仍萦绕着那些朗朗上口的旋律,走出场外,继续意犹未尽地哼唱,欢乐笼罩在城市上空。
“放歌嘉陵江”群众歌咏活动“音你而来”合唱专场是一场面向群众的互动式歌唱盛宴,7个县区轮流上演专场,每个专场精心设置群众喜爱的节目、熟悉的曲目,传递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广泛参与。
相较去年,今年舞台更为磅礴大气。三块巨大的荧幕里,时而映出跃动的歌词,引导全场齐声合唱;时而捕捉明亮的笑脸,分享喜悦与感动;时而展示地方魅力,在广场上演“文化派对”。
舞台之上,音符和五线谱蜿蜒,诉说着这一夜的主题——歌咏。特地设置的“T”型舞台连通了表演者与观众的心。歌手走入人群,观众也成为表演者,以嘹亮而真挚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广元女儿节的由衷喜爱。
一年一度的女儿节,早已成为广元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会。全民参与的前提是老少皆宜,而这一点得到了市民、游客的广泛肯定。
“舞台真正搭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市民彭岩既是表演者又是广元女儿节随时代变化的见证者。二十余年来,她看着女儿节不断推陈出新,表演形式愈发多元,群众参与感愈发浓厚,更深感这是一个极具人文魅力的城市。
成都游客穆晓瑞来到广元,奔赴节日的盛宴,“本来冲着免费游景区来的,结果来了就不想走,节日氛围很浓厚。”
社交平台上,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在朋友圈记录节日的喜庆氛围,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在群众自发的宣传下,广元女儿节迈出了城市、迈出了国界,女儿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全民参与女儿节活动只是我市文化惠民的一个生动缩影。结合省“天府百姓大舞台”三年计划,我市常态化开展“百姓大舞台”“戏曲五进”“送文化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涵盖戏曲、歌舞、杂技等多种形式,回应不同人群对文化生活的期盼与热爱。
4—6月,我市“文化大篷车”驶入乡镇巷陌、田间村头,全市文艺骨干怀抱“与群众同心同行”的信念,将戏曲、歌舞、知识、关怀,化作一场场贴近泥土的演出与服务,惠及群众逾1.2万人次。得到群众的大力点赞,“有免费的节目看,还有免费的健康检查、知识讲座,我们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幸福。”
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元将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置于各种活动首位,真正诠释了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本质——以人为本,温暖人心。
百姓舞台展示风采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8月24日晚的苴国广场,晚风清爽,人流如织。不少出来散步的市民专注地望向同一方向,沉浸在同一片欢声笑语中。
“季舞欢歌”综艺专场舞台是专为民间文艺爱好者搭建的,舞台不大,像是街坊邻里间的“坝坝宴”,格外温馨、接地气。大家因热爱而相聚,因相聚而欢庆。
当晚,由10位华发老人组成的东坝市政广场队赢得满堂喝彩。她们演绎的《厨师之歌》,幽默诙谐又充满生命力,舞出了老年厨娘的乐观与豁达,也映出了广元老年妇女昂扬的精神面貌,引得台下笑声与掌声不断。
“我们是一群来自四县三区的留守妇女,爱唱爱跳,哪里需要快乐,我们就去哪里!”队长郝桂芳虽已80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热情洋溢。台上台下,她都是那个感染众人的“开心果”,“广元是我们的家,女儿节就是咱们的舞台——我们都爱‘她’!”
这番话道出了在场演员的心声,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这场由普通市民担纲主角的文化盛宴,让“文化惠民”变得具体动人。
今年女儿节,“政府办节、全民参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推出的“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2025年广元女儿节全民才艺大赛,为全市有特长、有热爱、有梦想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开放舞台,未到现场的观众则可以通过直播参与互动、投票。
“其实不管心中经受多少挫折与厄困,仍能重拾当天的决心……”省残疾人举重队教练唐自强用《此生无憾》唱出对生活的炽热深情,他认为只要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就没有遗憾。他更希望借这个舞台,为举重队招募到更多有潜力的广元籍残疾人运动员。
“百姓大舞台”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舞台,台上的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段表演都是生命的注脚。小朋友用清亮的童声背诵《蜀道难》,花甲之年的苟秀英为家乡献上舞蹈《红枣树》,民俗传承人“顶缸哥”带来传统绝活,更有母子接力、家庭同台,温馨场面层出不穷。
“我平时就热爱舞蹈,更喜欢通过登台表演,将舞蹈中蕴含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观众。”苟秀英眼里闪着光,她说,百姓大舞台的魅力,在于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上台展示自己。
不仅有全民才艺大赛,我市还搭建了多个“百姓舞台”。如,在广元第二届民歌大赛决赛上,旺苍县代表队凭借非遗农耕歌曲《又唱薅秧歌》斩获一等奖,表演者李光武语气铿锵:“我是农民,今年80岁,唱山歌已唱了30年,山歌能振奋我的精神。”
当掌声为普通人响起,当自信在舞台上发光,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便成为千家万户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
特色文化创新传承 赋予传统文化时代魅力
“当你走过剑门关,人生从此无难关……”当近万名市民、游客自发齐声合唱《走过剑门关》时,蜀道不再是艰险的象征,而已然成为记载千年时光的文化载体。
8月25日晚,“音你而来”剑阁专场上,当地艺术团蜀道之声合唱团、雄关杂技艺术团和“大蜀道·不夜三国城”的演员们以合唱、杂技、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剑门蜀道的千年文化底蕴娓娓道来。
县文化馆馆长杜德安表示:“这里的演员都是来自剑阁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想把剑阁的文化、家乡的变化带到众人眼前。”
这份质朴而真挚的心愿,与其他县区不谋而合。
在对女儿节这项地域民俗文化活动的坚守传承中,我市坚持以节为媒、全民参与,创新衍生出“欢乐文化周”形式,精心策划“放歌嘉陵江”群众歌咏活动、国际凤舟赛等20余项特色活动,更多体验感丰富、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群众活动相继推出,为本地文艺爱好者搭建起展示民俗传统文化的专属舞台,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走进广元、了解广元、爱上广元。
夜间群众文化活动将在8月31日晚上演,7个县区将在市城区“多点开花”,剑阁白龙花灯、旺苍高台舞狮、昭化射箭提阳戏等好戏连台,地方文化走出县城,走进市区的夜色之中,与八方来宾温暖相会。
非遗民俗主题游邀请了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舞蹈团和有着“天下第一鼓”美誉的安塞腰鼓参加,游客来到广元,不仅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好客之道,更能体验万种风情。
广元各地潜心传承、创新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时代魅力,在众人眼前绘就新时代的广元画卷。即便走出女儿节的聚光灯,广元的群众艺术团体依然活跃在各个角落,持续传递文化的力量,为市民的业余生活添彩。年初,“放歌嘉陵江 逐梦新时代”广元市第二届群众合唱音乐季市级竞演在川北幼专举行。这是我市连续两年举办群众合唱音乐季活动,以合唱艺术为主,让群众做“主唱”。
“群众的生活场景、生产场景就是舞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广场、走进街区、走进景区,高声歌唱新时代的幸福旋律,感受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魅力。
文化被“种”进泥土里,“长”出持续的生命力。广元唤醒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让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当千万群众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嘉陵江畔便响起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合唱,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初心也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家卉
编辑:罗杰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杨俸润 程朱荣
来源:广元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