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开学日期临近,为期两个月的2025年暑期旅游季迎来“倒计时”。携程、飞猪等平台近日发布的市场报告均显示,今年暑假旅游市场持续火热,自驾游市场需求旺盛,“品质游”趋势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国民整体暑期消费
随着开学日期临近,为期两个月的2025年暑期旅游季迎来“倒计时”。携程、飞猪等平台近日发布的市场报告均显示,今年暑假旅游市场持续火热,自驾游市场需求旺盛,“品质游”趋势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国民整体暑期消费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
游客量持续增加,常常会伴随旅游体验的下滑,热门景点门票预约难、排队数小时仅能游览几分钟、“打卡点”拍照需要“抢位”……面对如潮的游客,如何在提升游客承载能力的同时,保证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考验着景区的应对处置能力。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个暑假,国内部分“顶流”景区不再简单依靠限流、限时等传统管理手段保障景区运行,而是通过智慧调度、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多重创新举措,在满足游客体验与维护景区秩序之间寻求平衡。
黄果树大瀑布
智慧分流:张家界、梵净山科学管控游览秩序
“线上预约入园(馆)”是国内众多景区、博物馆普遍采取的入场方式,也是不少“顶流景区”精准调节客流量的关键所在。
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今年暑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全面推行预约分流措施,每日限流5.3万人,并且将入园人数按时段、分站点细化分配,通过科学调控、智能引导、服务优化,让游客在高峰期也能从容畅游。
据介绍,景区管理方根据景区承载量和往年客流数据,将每日入园时间划分为八个时段,每个时段设置明确的预约名额上限,通过小程序等渠道实时更新余票信息,引导游客错峰出行,确保游客排队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景区还建立了三级预警机制,一旦入园人数达到警戒线,系统便会采取限流措施。当某区域接近承载上限时,系统立即启动分流预案。
类似的举措,在贵州梵净山景区也有应用。
梵净山连续多日门票售罄
景区公告显示,今年暑假,梵净山游客量连续多日达到最大承载量,门票早早售罄。作为梵净山景区的核心景观,红云金顶因其拔地而起的雄峻山势而闻名,然而因山路陡峭、场地狭小,高峰时段常因游客聚集导致排队长度过长,极大地影响了游览体验。景区设计并实施了一套预约排队系统,通过预约来实现人流预警。
“红云金顶是梵净山热门打卡区,需要提前预约,景区开发有专门的‘红云金顶登顶排队’小程序,导游提醒我们坐缆车上山途中进行预约,我们节奏把握得很好。”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说,“在普渡广场,景区每十几分钟叫号100名游客登山,我们排队1850号,上午11点多钟就顺利登顶了,节省了大量排队的时间。”
“数智”赋能:九寨沟精准调度景区人流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暑假期间,九寨沟迎来旅游热潮,尤其是自7月28日至8月20日,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98.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4万余人次,连续24天单日接待游客达景区4.1万人次最大承载量,创下历史新高。
九寨沟景区
然而对前往九寨沟景区的游客来说,似乎并未感到拥挤不堪,反而体验非常“丝滑”。事实上,九寨沟景区的游客调度能力被广泛誉为国内景区的“天花板”。今年五一假期,话题“九寨沟的调度能力太强了”一度登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单。
在这个暑假的“24天顶格运转”中,九寨沟成功实现“游客平均排队入园等候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景区景点上将候车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再次被网友称赞为国内景区管理调度“天花板”。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九寨沟持续升级“数智管理”体系,建立起庞大的智慧管理体系,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实施“预约+错峰+分流”管理措施,提前精准预测客流高峰,分级制定详尽应急预案,做好秩序维护、环境保洁等工作。
据介绍,高峰期间,九寨沟景区近400台观光车全力保障,景区指挥中心大屏智能监控系统与动态监测同步高效运转,可以实现实时追踪游客在景区分布数据,并以此进行精准调度、实时分流,优化游客在景点的分配。通过“动态调度+高频发车”模式,游客错峰分布并实现“丝滑”衔接。
“限时拍照”:争议之中寻求平衡
今年暑假,“限时拍照”引发网络舆论的关注和热议——热门打卡点前游客排长队等待拍照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一些人气打卡点,游客动辄排队两三小时,严重影响旅游体验,媒体报道显示,部分景区推出了“限时拍照”措施,有的30秒至5分钟不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排队拥堵。
在江西南昌八一广场,专门设置一块占地约40平方米的“C位”拍摄区域,拍照游客按批次排队进入,每次约为20人,限时5分钟拍照,旁边设有五分钟倒计时显示屏,并且安排8名工作人员对拍摄点位周边人员和秩序进行管理。
网传视频显示,婺源篁岭景区“限时拍照”温馨提示
在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有工作人员站在打卡点前对拍照的游客进行计时。打卡点旁的“温馨提示”也注明“因打卡排队人数较多,请您打卡拍照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在山东烟台龙爪山公园热门打卡点“黑山之眼”,旺季瞬时客流量大时会执行“限时拍照”政策,每名游客限时拍照30秒,工作人员会使用倒计时喇叭提醒游客合理安排拍照时间;客流量正常时,景区则会放松管控。
类似的举措受到不少游客和网友的认可。如有网友表示,部分热门“打卡点”存在长时间占位拍照,既不文明,也容易引起游客间的摩擦冲突,“限时拍照”可以限制类似行为发生,“建议推广,有些拍照能半小时不走”“这个可以推广,可以避免商业拍照在这里蹲点”。
然而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景区不能“一刀切”,既要区分旺季和淡季,区分普通拍照和商业拍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游客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人性化的服务。
拓展空间:提升景区承载能力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各大景区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方式管理好现有的空间、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积极扩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延伸营业时间、打造夜间经济、拓展景区游览空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升游客承载能力。
自今年7月15日起,贵州黄果树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日均接待游客4.5万人。而在2021年9月,贵州省旅游局公布的57个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名单显示,黄果树单日最大承载量3.5万人。短短几年时间,景区承载能力提升明显。
今年初,黄果树旅游区组织5个项目参加安顺市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9.77亿元,包括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洲际品牌酒店项目、天星桥景区索道改造项目等。
今年5月,实景仙幻剧《再回西游》在黄果树旅游区的陡坡塘景区上演。景区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提高了旅游区夜游接待能力,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四川阿坝州有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四姑娘山景区三大“顶流”,然而在历史上,龙头景区在串联带动周边景区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当地提出以龙头景区为引领,“串珠成链”,增强全域吸引力,提升游客通达全域的便利度,阿坝州第二梯队的毕棚沟、莲宝叶则、中国古羌城等7个景区近年来已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为破解旅游高峰期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广东汕头市南澳岛近年来打造全域旅游智能化配套建设项目,通过智慧停车、视频监控等服务项目升级,实现了对南澳岛旅游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对游客的精准服务,为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图|记者 张文
简评
景区人气与游客体验之间,并非必然的零和博弈
技术赋能与人性化服务的结合正在改变着游客的旅游体验。
这个暑假,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用科学的预约分流机制、贴心的服务举措,让“安全、有序、优质、文明、效益”的目标落地生根。景区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总结经验,持续优化预约系统和服务举措,为游客带来更舒适、更安心的旅行体验。
部分景区“限时拍照”政策获得游客和网友的认可,“柔性执行”是重要因素:旺季排队人多的时候限定拍照时长,淡季人少时任由游客“自由打卡”,这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管理方式,保障了每位游客的拍照权益,又避免了公共资源被过度占用。
各大景区的努力背后,是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
传统观点认为,旅游体验与游客密度成反比,然而当下九寨沟等“顶流景区”的实践正在动摇甚至颠覆这一认知:景区人气与游客体验之间未必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人流增加是否导致游客旅游体验的下降,关键取决于景区管理水平与智慧化程度。
只要措施得当,通过智慧化管理、空间拓展、时间调控和体验升级等综合手段,完全可以在保持高人气的同时提升游客体验。
精心攒聚起来的“人气”,本身就可以成为旅游体验的组成部分——旅游现场的热闹氛围、资源共享的惊喜感、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无论对于景区还是游客,都有其独特价值。
文|记者 张文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