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湖缘何成为建筑大师的“试验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1:20 2

摘要:它超越冰冷的钢筋水泥,将历史文脉、地域精神与人文温度熔铸于光影与线条之间。建筑师们用设计缝合城市记忆与未来憧憬,使空间成为市民共情的文化客厅。这些建筑不仅是视觉的地标,更是城市的无声叙事者。

建筑,是一座城市跳动的灵魂与记忆的容器。

它超越冰冷的钢筋水泥,将历史文脉、地域精神与人文温度熔铸于光影与线条之间。建筑师们用设计缝合城市记忆与未来憧憬,使空间成为市民共情的文化客厅。这些建筑不仅是视觉的地标,更是城市的无声叙事者。

它们以美学抵抗“千城一面”的平庸,用创意激活公共生活的温度,让居民在钢筋森林中触摸到归属感与自豪感。

在长沙,也许很难再找到一个比梅溪湖片区聚集更多极具设计感建筑的地方。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雕刻”的芙蓉花、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梅溪湖城市岛、NEXT建筑事务所约翰·范德沃特与蒋晓飞联合设计,被CNN评选为“世界最性感建筑”的中国结步行桥……建筑大师们,在此播撒建筑创意的种子。

梅溪湖,缘何备受建筑大咖们的青睐?

用建筑“翻译”自然山水

梅溪湖的魔力,始于一片被重新定义的山水。

龙王港与桃花岭在此交会,3000亩湖面原是名为“梅子滩”的葡萄园。21世纪初的“退田还湖”工程,将低洼农田转化为生态湖域,设计师以“山水城市”的理念重构空间语法。

以建筑丰富自然,在梅溪湖片区中,梅溪湖城市岛当属典型。

城市岛螺旋体主体为纯钢结构建筑,总用钢量约7000吨,高约35米,最大直径约80米。其“漩涡”造型主要由330块大小、形状完全不同的环道单元和32根斜柱构成,相互环绕的两条螺旋上升环道,象征着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当绿水青山赋予了梅溪湖天然的画布,建筑师们的灵感也在这片画布上创意无穷。

待日沉西山,伫立城市岛观景台,便可饱览梅溪湖的醉人全景。金粉色的暮霭在天际蔓延,将余晖温柔地洒向湖心。刹那间,湖水仿佛披上金鳞,跃动着、闪烁着迷人的光晕,如坠幻境。

夕照、湖光、楼影在此刻浑然天成,交织成令人沉醉的画幅。暮色渐浓,万家灯火如星子般次第点亮,从城市岛望去,梅溪湖的夜便在你脚下流淌。这流动的光彩,正是星城长沙现代化魅力的生动写照。

漫步梅溪湖,融入了自然的建筑没有给人突兀感,而是莫名的和谐。

中国结步行桥,将龙王港河道转化为文化剧场,一头连着艺术,一头连着生活,在自然中迸发了城市的活力。

鲜红钢管以传统结艺技法编织,桥体蜿蜒如游龙,这种对自然符号的抽象提炼,为建筑师提供了兼具地域性与未来感的实验场。

中国结步行桥全长183.95米,其设计巧妙融合了直线“散步道”与拱形“登山道”,两股路径相互交织、蜿蜒盘旋。

这座桥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高效的立体交通纽带。它无缝连接河岸、道路及高位的梅岭公园等多个平台,实现了梅岭公园、支路九、梅溪湖路与银杏公园的便捷互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景观网络,将城市与自然相连,和谐地架起了人与自然的通道。

有产业、有生活、有人情味!

建筑师们如是说

“当初,许多长沙人关注到梅溪湖这一名字时,还以为只是几个小区组合、聚集的居民区。”肖嗲嗲今年70岁了,他用50年河东,20年河西来形容自己的生活轨迹。

“退休前,我住在河东,在搬到梅溪湖之前,我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作为地地道道的“老长沙”,肖嗲嗲在搬到梅溪湖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往后的十多年,这里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初搬来这里,也就是因为觉得环境好,如今这里远不止环境好这一项让我离不开的原因了。”

当梅溪湖片区化茧成蝶时,即便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许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发展加速度”。

2009年至今,梅溪湖片区已从昔日葡萄园的质朴面貌中蜕变,华丽转身为长沙的都市“新名片”、城市“会客厅”。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首批“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城区”等重量级荣誉纷纷加冕。

建筑大师们在此汇聚,为梅溪湖片区的崛起打下生动注脚。

当金茂大厦以318米高度刺向天际,Aedas事务所用错动体块模拟湖南石峰层叠,塔冠LED屏可演绎四季光影,让摩天楼成为与市民对话的“山水屏风”,产业、生活、自然在此融为一体。

项目设计师温子先博士从长沙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征着手,将独特的奇峰融入建筑设计中,以层峦叠嶂的山峰曲线勾勒出塔楼独特的轮廓,峰峦重叠,巍峨耸立。

长沙金茂大厦是梅溪湖超级中轴的首发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涵盖超甲级写字楼、1.2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及城市广场。项目于2020年11月动工,2023年4月实现塔楼核心筒封顶,2024年8月完成竣工备案,2024年12月27日正式开业,标志着湘江新区商务发展进入新时代。

作为梅溪湖片区第一高楼与河西第二高楼,长沙金茂大厦占据3.3公里超级中轴的制高点,这里是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长沙产城融合的典范,更是梅溪湖片区产业发展强劲动力的体现。

多元的建筑,既是产业的载体,更是生活的载体。在梅溪湖片区,建筑本身,既是艺术,也是承载艺术的空间。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诞生之初就注定将成为长沙的艺术地标。

由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扎哈·哈迪德女士设计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无数次为市民带来难以言表的“心花怒放”。今年上半年,梅溪湖大剧院推出40场以上中外剧目精彩演出,涵盖音乐剧、舞剧、话剧、音乐会等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我的大观园》等多台爆款剧在内的演出将长沙演艺经济推向了新的高潮。

今年2月,梅溪湖艺术博物馆(MICA)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以流动曲线勾勒未来、以多元文化对话世界的建筑,承载着湖湘大地的艺术理想,以“破而立”的姿态,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注入了全新活力。

“作为扎哈建筑与中国湖湘文化的结合体,梅溪湖艺术博物馆既以国际策展团队引入全球前沿艺术,又通过‘在地性创作’凸显本土特色。”湘江集团华年文旅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周颖介绍。

用设计重新唤醒土地的灵性,既是建筑师们青睐梅溪湖片区的原因,更是这片土地一次次打动我们的心动。

来源:湘江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