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滴油”到“一片蓝”! 揭阳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绘就产业新版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1:06 1

摘要:近年来,揭阳市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聚焦“一化一海五优特”战略布局,推动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与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阳光下,天碧海蓝,伸入南海的原油码头如巨龙卧波,迎接跨洋而来的油轮;海岸之上,蒸汽升腾的石化炼化基地在光影间闪烁着未来感。

这里是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个总投资超750亿元的“超级链主”,正为揭阳的产业版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揭阳市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聚焦“一化一海五优特”战略布局,推动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与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超级链主”引领:绿色石化集群初见峥嵘

广东石化项目是中国石油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于2023年2月27日全面投产,项目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260万吨/年芳烃+120万吨/年乙烯,配套建设30万吨原油码头和10万吨产品码头,占地953公顷。2024年,其工业产值高达1123.56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517.01亿元,为揭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全省前列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这一“超级链主”,揭阳正积极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布局中下游绿色石化产业。吉林石化ABS、东粤化学、伊斯科碳四碳五、纳塔腈纶等一批低能耗、高效益项目纷纷落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作为核心承载平台,正着力打造“从一滴油到一根丝、从一粒料到一张膜”的全产业链格局。

为保障产业发展,园区创新设立了“项目服务专班”和“企业服务官”,并联动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榕江实验室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截至2024年,揭阳市绿色石化规上产值达到1270亿元,石化规上企业增至167家,其中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贡献了1186亿元。产业已初步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并力争在两年内突破2000亿元产值。

向海而兴:海洋经济构建新产业格局

海风呼啸的惠来临港产业园前詹主园区,高70米的深海风电导管架巍然矗立。从2020年起步招商至今,这片曾经荒凉的海岸已实现从“一强到多强”的跨越,吸引了包括3家世界500强在内的40家企业,涵盖海工装备、新材料、新型储能等多个领域。

揭阳的海洋经济正多点开花:规划建设的4个现代海洋牧场养殖区总面积达153平方公里,鲍鱼、石斑鱼、生蚝等“蓝色粮仓”持续扩张;“惠鲍1号”智能鲍鱼养殖平台、国家电投前詹风电渔业养殖平台试产成功。此外,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正加速落地,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200.85万千瓦,一个万亿级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揭阳还围绕海洋养殖装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型桁架类网箱、重力式深水网箱等新模式投入使用,推动海洋经济从“浅蓝”迈向“深蓝”。此外,在绿色发展底色下,惠来还通过推进生态岸带修复和红树林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百千万工程”赋能:县域发展加速蝶变

惠来县以产业振兴为引擎,统筹推进绿色石化和海洋经济集群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24年全县GDP达到584.86亿元,绿色石化与海洋经济两大集群累计完成产值2170亿元,贡献税收268亿元。

城乡建设也同步发力:县城投资近20亿元用于交通、污水管网和老旧小区改造;在镇村层面,培育了66个典型镇村,并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城乡绿化品质显著提升。惠来还创新体制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及央企合作项目稳步推进,社会捐赠累计达3.86亿元,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从深海风电导管架制造到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从绿色石化全产业链到海产品精深加工,惠来正以产业科技、城乡融合、绿色发展为抓手,打造粤东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广东“走在前列”的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揭阳广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