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简锦松。“现地研究”是我提出的学术专名,这是打破固有观念,利用数字人文的技术来对古人诗文进行全新研究的最有效的学术方法。
简锦松《现地研究方法20讲》发刊词
大家好,我是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简锦松。“现地研究”是我提出的学术专名,这是打破固有观念,利用数字人文的技术来对古人诗文进行全新研究的最有效的学术方法。
简单地说,“现地研究”就是回到古人现场,以亲身实见、山川为证,来取得诗文真相的方法。
“亲身”,不是研究者的亲身;“实见”,也不是研究者的看见,而是要回到古作者的身上——用古作者的眼睛看他所看见的,用作者的身体感受他所感受的,然后明确地知道他每个句子在写什么。
我在中山大学长期讲授古典诗词,对南宋明清以来的古著产生了很多疑问。1987年,两岸恢复往来我就飞来大陆做唐诗考察。
平心而论,那时候的考察只能算是观光而已,但也逐步建构了现地研究的思路。最后是我的老师——台湾大学罗联添先生拍板定案。他说,你想用实证研究,但是“实证”不如你之前提的“现地研究”。那么老师说的话一定要听,所以就决定了“现地研究”这四个字,这时候已经是1998年了。
数十年来,我用现地研究法累积了大量唐诗宋词和明清个案的研究成果,也出版了唐诗现地研究《山川为证》《亲身实见》等专书。
近年来,我又启动唐宋元明清历代官私道路数字化长期研究计划。同时开创了“天下通衢”,中国历代水陆路程GIS互动式的平台。
你可能会好奇,现地研究不是研究古典诗文吗?为什么还要谈古代官私道路、谈水陆路程呢?
其实现地研究的领域是“不设限”的。
欧洲发明蒸汽机以后带动西方文明的现代化,它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进步,而是观念的改变。现地研究也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未来会对学术界带来什么影响,虽然还不知道,我认为影响一定是巨大的,而且是全面的。
这次在中华书局籍合学院的邀请下,我设计的“现地研究方法20讲”这一套课程,从基础到实做做了有系统的规划。
首先,我们以8堂课来谈现地研究的新观念,并且在课程中,介绍了大量已经完成的研究范例。
其次,再以9堂课详谈现地研究的四大作业,第一是结合数字人文,第二是运用文学计量。计,是计算;量,是测量。然后大量启用新材料,最后总结到地图手绘上来,这四个作业。
地图手绘就是在卫星地图上亲手画线,我们先在卫星地图上数字化明清以来早期地图,然后画出每一条相关的河川,画出所有的道路,记算古代诗人的身体动作和移动的行踪。还要善用古代历法、天上星象,完成立体的现地研究效果。
最后,我用3堂课总结如何规划现地考察,完成论文写作。
要学习这个课程,首先你要相信现地研究,你要彻底地破除掉传统教育压下来的各种前人的迷思。然后一步一步跟着课程设计就可以了。
我常说现地研究是人的研究,你要把古作者当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设身处地地相信他所写的原典,并且对原典的内容彻底执行计量的要求。
如果你能够每天都这样做,你的研究已经进步了;如果你还擅长卫星地图的地图手绘技术,你的研究能力已经可以使用了。想做什么研究、想得到什么成就,只不过是一个念头而已。
最后,祝大家有一个让你自己满意的未来,希望这20堂课能对你有所帮助。
现地研究方法20讲持续招募中
欢迎报名
你将收获
20堂名师指导课程
简锦松老师每次耐心且激情的3小时直播讲解回放。
1条严谨的研究思路
学会利用诗文原典中天象、历算、水文、地理、节气、物候、名物、官制、音韵、格律、度量、营造、邮驿等方面的信息作为研究的证据和考证的线索。让你的文史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
多种研究工具及平台
通过具体的案例研习,获得丰富的研究资料、数据、工具、平台,以及他们的使用方法。如“天下通衢”平台、Google Earth Pro、Stellarium、《历代中西对照节气儒略每日历表》(Excel)及学术论文等。
学术社群
加入一个由志同道合学习者组成的社群,与简老师一道,切磋琢磨、共同探讨、分享、进步。
权威结业证书
由中华书局籍合学院发布的证书。
*本课程报名后长期有效,可反复学习。
课程名称:现地研究方法20讲
学习形式:视频课程+实操作业
费用:299元(限时拼团249元)
学习平台:籍合学院(手机、电脑均可听课)
报名入口:
来源: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