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6日晚,一艘中国拖船悄然出现在仁爱礁附近的海域,距离那艘早已破败不堪、非法“坐滩”多年的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仅5海里。
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8月26日晚,一艘中国拖船悄然出现在仁爱礁附近的海域,距离那艘早已破败不堪、非法“坐滩”多年的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仅5海里。
这一动作,立刻引爆了菲律宾军政界和媒体的神经,军方警告中国“别乱来”,媒体则已然“破防”,但问题是,早在这场博弈开始之前,结局其实就已经写好。
菲律宾还在用破船维权,中国却已全面升级南海战略部署,拖船的出现,不是临场应变,而是长久谋划后的水到渠成。
菲律宾军方试图淡化这一举动的意义,发言人特立尼达说:“那不过是一艘拖船,根本拖不动马德雷山号。”但若真如他说这般无足轻重,又为何连夜召开记者会,连菲律宾三艘公务船也迅速出现在半月礁海域?
他们不是不想靠近仁爱礁,而是不敢,那片海域,从来就不是菲律宾可以随意出入的地方,从1999年菲律宾将马德雷山号强行坐滩开始,这片海域的主权争议就从法律层面滑向现实对峙。
二十多年过去,这艘锈迹斑斑的登陆舰早已变成了一块不定时的生态炸弹,卫星图像显示,坐滩区域珊瑚白化严重,大片死区与菲方遗弃的渔网、塑料垃圾混杂一起,构成了一副海上垃圾图景。
如果说过去中国出于稳定大局容忍了这艘“破船”的存在,那么现在,它已经不再必要,中国海警的“常态化巡航”已不再是新闻。
但最近几个月,这种巡航被赋予了更强烈的管控意味,只要菲律宾船只向黄岩岛、仁爱礁方向驶出,便立刻遭到航路跟踪,甚至现场广播警告。
在马尼拉湾外海,常年有中国海警船活动,菲律宾舰船刚出港就被锁定,这不是炫耀武力,而菲律宾,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总统马科斯在8月访问印度时公开表示,“台海若战,菲方恐难保持中立”,甚至提到保护台湾的20万菲律宾侨民,这番话不啻于在中菲关系上泼了一桶油。
随即菲律宾外交部“紧急灭火”,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矛盾就此暴露无遗,菲律宾内阁对华政策完全失控,各路人马各说各话,甚至在南海问题上互相拆台。
这种混乱的对华策略,根本无力支撑其在南海的强硬姿态,与此同时,马科斯政府的国内压力也在持续发酵,接连的台风和洪水让政府措手不及,救灾不力引发民众不满,支持率一路下滑。
杜特尔特家族的势力再度回潮,军方内部的亲美派开始展现存在感,为了挽回局势,马科斯不得不频频打“对华强硬”牌,试图借地缘紧张转移国内视线。
然而,马德雷山号不是政治工具,它是一艘迟早要报废的破船,再多的政治表演,也掩盖不了它三个月未补给、船体锈蚀、官兵士气低落的现实。
时间已经站在中国一边,拖不拖,已经不重要,拖船的出现只是提醒,你们的时间到了,菲媒对此看得比军方还透彻。
多家主流媒体刊出对比图,显示中国“南拖185号”在海面上的压迫感远胜于菲方公务船,评论指出:“就算中国不动手,马德雷山号也撑不了多久。”
甚至有媒体直言:“中国根本不急,只要堵着不让补给,菲方迟早自我崩溃。”这不是讽刺,而是现实,南海不是靠嘴硬能守住的,靠一艘故障舰来维权,本身就是政治自残。
另一方面,美菲之间那份号称“有史以来最紧密”的军事合作,也并未改变南海的力量天平,2025年起,美菲计划开展超过500次联合军事活动,内容从演训到巡航、从交流到演讲,几乎涵盖所有领域。
美国印太司令部信誓旦旦要为菲律宾撑腰,菲军方高层签字时笑容灿烂,但问题是,美军越来越像是在虚张声势,而中国的行动却步步为营。
从仁爱礁到黄岩岛,从拖船到海警,中国的每一步都在重新塑造南海秩序,而菲律宾,除了言语挑衅和象征性出动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战略主动性。
连最基本的补给都要依赖天气和中国的反应,这样的“对抗”,只会让自己陷得更深,而对其他地区国家来说,仁爱礁的对峙也是一次警示。
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成为无法回避的命题,澳大利亚在安全上靠美国,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韩国更是进退维谷。
菲律宾想要靠地缘博弈两头得利,但现实告诉它:没有实力支撑的多边下注,只会加速坍塌,中国用拖船告诉菲律宾一个事实: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会再无底线容忍。
马德雷山号的命运已经注定,而仁爱礁的未来,也不会再有模糊地带,菲律宾若继续铤而走险,只会让自己在失控中失声。
南海不会因喧嚣而改变方向,历史也不会因破败军舰而暂停脚步,真正决定区域格局的,不是言辞,而是实力与耐心,而这两样,中国从未缺席。
信息来源:“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 环球时报2025-08-23 08:53北京
来源:观律鸣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