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省委史志研究室的一个书架上,整齐排列着《黑龙江抗日战争简史》《黑龙江抗战十四年纪事》等书籍,这是省委史志研究室近年来编写出版的系列东北抗联历史研究成果。
在省委史志研究室的一个书架上,整齐排列着《黑龙江抗日战争简史》《黑龙江抗战十四年纪事》等书籍,这是省委史志研究室近年来编写出版的系列东北抗联历史研究成果。
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张奎认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历史维度深刻把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国之大者”植根于心中,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省委史志研究室近年来出版的东北抗联历史研究成果
记者:您认为东北抗联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
张奎: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内涵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精神力量相互交织,构成了东北抗联将士的精神脊梁,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一是抗联将士在极端环境和以弱抗强艰难条件下的生存抗争,印证了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底色。二是抗联将士舍弃个人利益,投身民族解放事业,让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具象为血与火交织中的无私选择。三是抗联不仅团结各民族群众,还吸纳不同背景的抗日力量,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品格。东北抗联的精神力量,是以爱国为魂、抗争为骨、团结为脉、信仰为脊,共同构筑起抵御外侮的精神长城。
张奎
记者:您认为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且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
张奎:首先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面对日军的残酷“围剿”,始终坚守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信念。这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是穿越时代的精神支柱,无论何时,坚定的信念都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二是不屈的斗争意志。抗联将士在冰天雪地、缺衣少食的极端恶劣条件下,与强敌展开长达14年的苦斗,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三是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为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不惜牺牲生命。这种情怀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引发共鸣,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核心动力。
记者:近年来省委史志研究室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坚决维护“五大安全”,谱写现代化龙江新篇章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张奎: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省委史志研究室史志研究工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初心使命,集中精干研究力量,不断深化对东北抗联精神当代价值的研究阐释,努力为全省人民了解历史、感悟精神提供载体,为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史志力量。我们以编写党史基本著作、史志通俗读物,开展党史宣讲、举办专题展览等方式,多措并举阐释宣传东北抗联精神,讲好黑龙江的抗日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建功新时代注入奋进力量。我们对抗联遗址遗迹的考证、对抗联历史文化的挖掘,直接服务和助力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提质升级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
张奎
记者:作为史志研究部门的负责人,您认为未来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东北抗联精神更好地转化为推动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张奎:我们将以扎实的研究为“根”,以创新的传播为“茎”,以有效的转化为“果”,让东北抗联精神从书本中走出来、从纪念馆里走出来,使其成为我们攻坚克难、勇闯新路,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动力。重点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化研究与阐释,筑牢正史根基,让东北抗联精神“立”起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有关东北抗联历史细节研究、精神弘扬方面的史志著作,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提供权威的文本依据,也为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搭建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二是创新宣传与表达,拓宽传播渠道,让东北抗联精神“活”起来。在巩固和提升现有馆、网、号宣传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提升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质效,加大短视频制作宣传力度,融合打造移动的“红色课堂”,不断提高传播音量、活化宣传模式,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强化统筹谋划,服务中心大局,让东北抗联精神“用”起来。紧紧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课题研究,从东北抗联历史中寻找智慧启示,不断推出对党委决策有参考、对指导全局工作有帮助、对推动中心工作有借鉴的研究成果,真正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
《黑龙江抗战十四年纪事》
记者手记
采访中,张奎对东北抗联历史与精神的深刻解读,让记者深切感受到东北抗联精神的厚重与力量。那些凝结着信念、意志与情怀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能为当下发展注入动力。这些红色精神必将持续传承,助力龙江书写新的辉煌。
来源:黑龙江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