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顶着"医美面膜第一股"光环的敷尔佳交出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营收8.63亿元同比下滑8.15%,归母净利润2.30亿元骤降32.54%,扣非净利润更是暴跌48.66%至1.66亿元。令人费解的是,在利润腰斩的同时,公司销售费用却逆势激增39.
2025年上半年,顶着"医美面膜第一股"光环的敷尔佳交出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营收8.63亿元同比下滑8.15%,归母净利润2.30亿元骤降32.54%,扣非净利润更是暴跌48.66%至1.66亿元。令人费解的是,在利润腰斩的同时,公司销售费用却逆势激增39.56%至4.20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48.67%,几乎每卖出100元产品就有近50元用于营销。这种"左手砍利润,右手撒钞票"的畸形发展,折射出医美行业底层逻辑的颠覆性变革。
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对医美项目实施"基础价+计量价"透明化定价机制。这一政策直接动摇了敷尔佳的核心定价体系——其明星产品"白膜"成本仅10元/盒,终端售价却高达148元,这种暴利模式在新规下无处遁形。更致命的是,电商平台出现的79.9元折扣价与官方旗舰店的148元形成25%价差,严重损害品牌溢价能力。
政策祛魅与价格透明化的双重暴击下,敷尔佳陷入"高毛利不可持续,低价格不可接受"的两难境地。财报显示,其毛利率已从2020年的86%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72%,而销售费用率却从30%攀升至48.67%,形成"毛利率降多少,营销费补多少"的恶性循环。
为应对市场变化,敷尔佳发起渠道革命:线下收入从4.67亿元锐减至1.68亿元(-64%),线上收入则从4.72亿元跃升至6.95亿元(+47%),线上占比从50%飙升至80%。但这场转型代价惨重——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达人营销费用年均增长超30%,而敷尔佳为维持曝光不得不持续加码,导致销售费用率突破行业警戒线。
数据显示,抖音10万粉丝量级账号单条视频报价约3000-8000元,百万粉丝账号可达2-5万元,完播率超过40%时还需溢价15%-25%。敷尔佳在抖音的"白膜"推广中,仅头部达人合作费用就占去营销预算的40%,但转化率却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60%。更严峻的是,线上流量成本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美妆类CPC(单次点击成本)高达3-5元,新账户冷启动需2-3周试错期,试错成本激增。
当敷尔佳仍在透明质酸敷料领域原地踏步时,行业技术革命已悄然完成代际更迭。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凝胶进入三类器械注册阶段,锦波生物的"薇旖美"作为国内首款三类胶原填充剂,2023年中报净利润暴增185%。反观敷尔佳,其寄予厚望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虽完成临床试验备案,但距离上市仍需至少18个月,且同类产品已在市场形成先发优势。
研发投入的悬殊差距暴露了技术短板:敷尔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332万元,仅占营收2.7%,而华熙生物同期研发费用率达10.22%,巨子生物更是将15%的营收投入技术创新。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导致其产品矩阵长期停滞在基础品类,而竞争对手已在再生材料、基因检测等前沿领域全面突破。
消费市场正在用脚投票:中报发布后,上证指数连涨3%,敷尔佳却逆势下跌2.04%,市值蒸发超10亿元。更深层的危机来自价格体系的混乱——日常定价与大促价差引发的"价格失锚"现象,正在侵蚀品牌信任。消费者发现,敷尔佳在618期间的促销价仅为日常价的50%,这种波动破坏了价值认知锚点,导致"买贵即吃亏"的心理预期。
在医美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创造"的关键期,敷尔佳的困境并非孤例。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头部企业同样面临利润下滑压力,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下跌20.77%和17.90%,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转型阵痛。但差异在于,这些企业正通过技术深耕和品类拓展寻找新增长点,而敷尔佳仍在流量红海中挣扎。
在医美行业经历政策祛魅、技术迭代、消费分级三重变革的当下,敷尔佳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荆棘。唯有真正掌握核心科技、建立用户信任,才能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赢得未来。正如国家医保局新规释放的信号:医美行业正在告别"信息不对称红利",唯有价值创造能力才是生存的终极法则。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