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觉得,关于耶稣的童年住过哪间小屋,专家们吵得有点像谁家的孩子到底吃没吃糖。有的说,那套房子就是;有的摇头,说哪有那么巧。好像全世界都知道耶稣出生在圣母玛利亚和木匠约瑟夫家,但你要真问:那间房子到底在哪?是谁住过?突然就热闹起来。更逗的是,英国考古学家肯·
你可能觉得,关于耶稣的童年住过哪间小屋,专家们吵得有点像谁家的孩子到底吃没吃糖。有的说,那套房子就是;有的摇头,说哪有那么巧。好像全世界都知道耶稣出生在圣母玛利亚和木匠约瑟夫家,但你要真问:那间房子到底在哪?是谁住过?突然就热闹起来。更逗的是,英国考古学家肯·达克2015年跳出来说:我找到耶稣小时候的家了!还真不是开玩笑。
咱们从头聊。这事要追到一百多年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有些人就是喜欢在地底下刨东西,尤其是以色列那块地方,历史太长,每铲下去一层,能刨出好几个故事。当时在以色列北部的拿撒勒修道院地下室——对,就是雕梁画栋下面那层潮乎乎的地——发现了一处房屋遗址。楼梯、几间屋子,还有点洞穴,听说是为了躲古罗马兵的骚扰,没办法,命比面子重要。这地方一开始大家只当是普通“重要遗址”,埋头发掘,没多想什么。
但时代一变,主意也跟着变。到2015年,肯·达克嘛,英国人,那种半信半疑的劲,也挺让人上头。他蹲在现场,拍拍土墙,端详那些石灰石盘子和一进门的楼梯,左手摸摸福音书,右手查查城市史。恍惚间他拍板了——这就是耶稣小时候的家,没跑。当年要是有微博,你敢信一个考古队拍照发出来,下面评论区肯定吵翻天。
不过,咱们先别急着乐。拿撒勒这地,历史上可真够闹腾的。《旧约》几乎没提这座城,甚至在耶稣那个年代,也就是“一城之下”的小地方。有人吐槽“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这话要到主耶稣后来跑出来了才有反转。反正,福音书上,玛利亚和约瑟夫是这住着,但那会儿城名耶不耶稣的,谁能说得清?换句话说,和咱们中国那些“古城新名”差不多,名字一代一改,有几座能千年如一?别说考古队,连当地老人估计也讲不明白。
要说这房子年份怎么来的,考古同行都明白,断代靠谱才是王道。这房子据说“公元一世纪”出土;而这年代,正好也是耶稣的事迹活跃期。可是咋断的呢?文章里一闪而过,说“房子设计是早期罗马定居点风格”。但你仔细琢磨,又说是为防罗马兵而挖的地下房,你不觉得有点自相矛盾?石灰石器皿是犹太人家庭特色,说这个家就是犹太人——但犹太人那年代到处都是啊,石灰石,讲究是讲究,但也不是身份证。
话说回来,大伙都知道,年代和地点对上了,还得拿出点“能让人信服的证据”。咱都是普通人,哪懂那些考古术语,只有一个问题:哪有能直接证明耶稣他的童年就是住在这里的字条、涂鸦、日记本?别说耶稣,普通人家要留个洗脸盆都难。肯·达克倒是有招。翻出公元670年,一个爱尔兰主教留下的笔记,据说那人来拿撒勒朝圣,指出小屋两点:在两块墓碑之间、教堂底下,“主在这里被养大”。肯把这和考古现场一对,比着地图和教堂的地下室位置,拍着论文就认了。
但你细算,这位主教和耶稣隔着六百多年,换做咱们老家,就是有人说隔壁的砖房是皇帝小时候盖的。你信不信?这么远的年代,没法求证。就算主教说得头头是道,也不如隔壁大爷亲眼见过。咱这代人都明白,传说传说,隔代传话,越传越神。弄到这份上,谁也说不准。
其实肯·达克的招数挺有意思,说不出有力证据,但也没证据否认。这种逻辑你细品,和小时候家长说“你没法证明你没偷吃饼干”,有点像吧?他在论文里仗义执言:没人能拿出好证据说不是,那就可能是。听着好像合理,实际上越琢磨越玄妙。如果这路子玩下去,地球上没哪个遗址是没可能的。别说什么三皇五帝了,盘古的老家都能逐项考证出来。
咱们举个例子:就像去年谁说家乡的某口井,是秦始皇下葬路上打水的地方。当地老人点头,小孩子起哄,专家发微博,大家跟着转发一通。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能掀起一股浪头。当然,乡间传说是传说,拿出来当做论文嘛,总得有点底线。
其实肯·达克也不是新鲜事——圣经考古学,听着名头响,很多时候是把圣经当小说再依着找东西。一边用考古印证圣经,一边拿圣经指路考古,好像义正辞严,其实自说自话。上世纪初挖苏美尔、古埃及的,有不少是奔着“证实圣经”来的,但那些真能证实什么?还是大伙自己脑补。
有意思的是,咱们都想信点传奇。谁不希望那一层灰尘下埋着人类最重要的故事?但考古终究不是奇迹,是细水长流。耶稣小时候拿着石灰石小碗在院子里跑,还是在拿撒勒的某个洞穴里打盹,我们大概永远无从知晓。关于真相,人们一直在追问,绕了一圈又一圈。
最后,你说是信,还是持疑?答案其实早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见过耶稣小时候的房子,但谁都在心里画过他的家。有些谜,永远在路上,有些故事,越探越深。拿撒勒地下室里那口石灰石碗,泥土上残存的脚印,还有那段模糊的传说……时间自己会把一切筛选一遍,留下的,是信,也是问。
来源:林中采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