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举行特殊追悼仪式,隆重的授勋仪式掩不住残酷账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01:11 4

摘要:最近,朝鲜举行了一场颇为特殊的授奖和追悼仪式。场面隆重,领导人亲自到场,为阵亡士兵授勋,还播放了一部煽情短片《祖国会记住勇士的伟勋》。镜头里,战士舍生忘死、血洒战场,每一个故事都被渲染得悲壮而震撼。

最近,朝鲜举行了一场颇为特殊的授奖和追悼仪式。场面隆重,领导人亲自到场,为阵亡士兵授勋,还播放了一部煽情短片《祖国会记住勇士的伟勋》。镜头里,战士舍生忘死、血洒战场,每一个故事都被渲染得悲壮而震撼。

说实话,这类叙事确实容易触动人心。但问题来了:我们究竟该被感动,还是该保持清醒?

朝鲜宣传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历史上,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二战,确实有无数士兵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跃”。但把这些故事放在当下的俄乌战场,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根据多家媒体披露,朝鲜派往俄乌战场的部队并没有展现出所谓“钢铁意志”。相反,他们被乌克兰无人机火力“收割”,甚至出现大规模误伤友军的情况。换句话说,这些士兵的真实处境可能是“前方战死,后方背锅”。

所以,这次追悼仪式的核心意义,未必在于“纪念勇士”,而更可能在于“安抚舆论”。对俄罗斯,这是表达盟友立场;对西方,这是展示态度;对国内,则是告诉百姓:牺牲不是白白的。换句话说,士兵的尸骨变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

看到这些故事,我依然会想起七十多年前的志愿军。但区别在于:那时中国是被迫而战,是在极度落后的条件下,为国家生存而拼命。而今天的朝鲜,却是在另一场大国冲突里当“附庸兵”,把年轻人送上前线,换取国际筹码。

这就像两个学生考试:一个穷孩子,拼命啃书本,终于考上了大学;另一个却是明知道自己跟不上,还被家长逼着去参加别人家的竞赛——前者是可敬,后者是可叹。

更关键的是,战争叙事的虚幻与现实数据的残酷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无人机、精确打击、信息化作战,才是现代战场的胜负手。但这些恰恰是朝鲜军队最缺乏的 。在这个背景下,再强调“英雄冲锋”多少显得讽刺:士兵不是子弹的对手,信念也挡不住热成像。

因此,我们看待这种宣传,要避免两种极端:

一方面,不要简单地嘲讽。因为个体的牺牲是真实的、值得尊重的。

另一方面,更不能被轻易煽动。因为政权往往最擅长把牺牲包装成“荣耀”,而真正的代价,却是普通家庭承受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换句话说,真正值得我们警醒的是:

英雄事迹固然感人,但感动之后,我们该问:为什么他们必须去死?阅兵和纪念不是为了造神,而是为了提醒:避免下一场无谓的牺牲。

战争从来都不是浪漫的“英雄叙事”,而是一笔残酷的账本。有人付出生命,有人收割筹码。问题是,我们要做前者,还是要当那个冷静提问的人?

来源:吕喆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