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勃兴展画卷 乡村振兴韵成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09:30 3

摘要: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菱角乡坚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立足“山、水、田、坡”资源禀赋,精准锚定“产业培育示范乡”目标,摒弃“大水漫灌”传统思路,聚焦特色、深耕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群众增收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新路

本报记者吴茶洪文/图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这一发展理念,在滇东大地的群山褶皱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菱角乡坚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立足“山、水、田、坡”资源禀赋,精准锚定“产业培育示范乡”目标,摒弃“大水漫灌”传统思路,聚焦特色、深耕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群众增收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日,记者循着产业发展脉络走进菱角乡,探寻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振兴密码。

茭白“北上”拓市场

富民产业结硕果

记者走进菱角乡刘家庄村看到,连片茭白田如精心织就的翠绿绒毯,顺着田畴肌理向远方铺展。肥厚的茭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风过处泛起阵阵绿浪,将田垄装点得生机盎然。田埂间,采收工人早已俯身忙碌:手持锋利刀具,目光锁定成熟茭白茎秆,手腕轻扬间,刀具稳稳切入茎秆基部,伴随清脆“咔”声,带着晨露水汽的茭白应声断茎,剥壳而出。新鲜茭白裹着湿润泥土气息,被迅速整理归拢,田间地头尽是忙碌鲜活的丰收图景。

“菱角乡的茭白口感好、售价高,这里是我继上海、攀枝花之后的第三个种植基地。”投资人胡正军的话语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认可。2018年8月,他与合伙人首次到刘家庄村考察,便下定决心在此扎根。

“每亩茭白产量约2吨,按每亩产值8000元计算,整个基地年总产值在500万元左右。”胡正军介绍,每年3月是茭白栽种黄金期,7月至11月底为采收季,种植周期紧凑,忙而有序,处处涌动丰收希望。

当前正值茭白采收旺季,新鲜采收的茭白立即装袋密封,由冷链车运往曲靖中心城区冷库锁鲜,完成预冷保鲜后统一发往上海市场。从田间采收、冷链运输到终端市场,全程仅需3至4天。这套高效供应链体系,最大程度保留了茭白的新鲜口感与营养价值。

“上海消费者对我们的茭白认可度很高,反馈口感清甜脆嫩,回购率持续攀升。”谈及市场反响,胡正军底气十足。他坦言,茭白高品质的“密码”,在于“选对品种+适配气候”:选用的“北京茭”品种,与菱角乡温湿度、光照条件高度契合,既保留品种本身优势,又充分借力当地气候禀赋,不仅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售价也高于普通茭白,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产业红火的背后,是群众就业增收的坚实答卷。在茭白包装区,几名工人手脚麻利地将修剪整齐的茭白装入保鲜袋,不一会儿便装满一袋并码放整齐。“三个孩子的妈妈”聂云水一边分装一边笑着说:“以前怕外出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头不耽误。”

“基地平时固定用工三四十人,采收高峰期能达到一百五十人,每人每天平均收入150元,这个收入水平在当地很有竞争力。”胡正军介绍,目前基地已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投入50万元建设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冷库,持续完善茭白保鲜、运输环节,让增收链条不断延伸。

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迷迭香“扎根”兴产业

退伍军人当“头雁”

在曲靖富亿耘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菱角乡块所村的迷迭香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永纲正忙着查看植株长势。这位土生土长的菱角人,有着5年军旅生涯,转业后始终奔波在创业路上,历经多次尝试,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迷迭香规模化种植赛道。

迷迭香兼具经济与药用价值,其抗氧化特性可助力食品保鲜,是化妆品领域的“宠儿”,同时还具备抗菌消炎、改善记忆力等医药开发潜力,产业前景广阔。“我的目标是打造2000亩迷迭香种植基地。”陈永纲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迷迭香介绍,今年5月启动栽种,7月已完成500亩种植目标,计划12月底扩展至1000亩,明年年底实现2000亩规模。此外,今年年底前还将建设一座年烘干枝叶量1000余吨的烘干厂,为迷迭香深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放眼基地,高30至40厘米的迷迭香正值旺长期,株株挺拔茁壮,绿意间透着蓬勃生机。植株沿规整线条排列,既便于日常修剪管护,又让种植区显得利落有序;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如同细密脉络,水流精准送达每株根部,尽显现代化种植的精细与高效。

“每亩迷迭香每年可采收两茬活枝条,总产量约6吨。按4吨活枝条可烘烤为1吨干枝条计算,每吨干枝条市场价格在1.5万至2万元之间,整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陈永纲对迷迭香产业未来充满信心。

“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是陈永纲始终坚守的创业信条。在他的带动下,块所村村民袁齐根种上了20亩迷迭香。从选种到日常管护,陈永纲全程跟进,提供细致的技术指导与贴心服务,这让袁齐根的种植之路走得更稳。

“有了产业,乡亲们不用再背井离乡打工;有了产业,想创业的人也能跟着一起干。”陈永纲说,作为退伍军人,他始终保持“冲锋姿态”,希望通过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让迷迭香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草”。

多业并举破局突围

激活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成色,需靠产业发展实效检验。今年上半年,菱角乡交出一份亮眼的产业答卷:大春粮食播种面积达12.32万亩,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春油菜种植面积分别突破2500亩、3550亩,粮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娃娃菜、贝贝南瓜、迷迭香等各类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34万亩,形成“样板引路、全域推广”良好态势;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魔芋种植面积分别达2.06万亩、8200亩、2000亩、2500亩、4500亩,特色种植品类丰富多元;2.73万亩烤烟顺利完成移栽,同步打造1.6万亩高标准样板田,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肉猪、肉牛、肉羊出栏量分别达7.22万头、5200头、2.61万只,肉类总产量9120吨,畜牧产业稳步提质。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菱角乡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更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产业要稳,模式是关键。近年来,菱角乡持续深化“党组织+企业+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以党组织为引领、企业为纽带、基地为载体、农户为主体,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盘活粮管所等闲置资产资源,让“沉睡资源”变身“增收资本”;推行“储备+生产、储备+加工、储备+流通”的“3+”延链强链模式,打通从田间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条。

在巩固提升玉米、烤烟等传统产业基础上,菱角乡进一步优化“百千万”产业布局:南部打造百亩级羊肚菌、鲜切花基地,中部建设千亩级万寿菊、雪莲果基地,东部发展万亩连片蔬菜基地,让特色产业根基愈发坚实、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兴,人才聚;人才兴,产业旺。菱角乡深耕人才沃土,完善“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认定“致富带头人”,为产业发展注入“智力动能”。2024年,该乡13个村委会均筛选认定5名种植养殖大户及本土企业负责人为“致富带头人”,让扎根乡土、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成为产业振兴“领头雁”,实实在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

“我们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特色产业之花在全乡各村遍地绽放,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菱角乡乡长姜家买表示,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聚焦“强优势、补短板、创品牌”,重点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菱角辨识度的特色品牌;结合各村资源禀赋,推动每个村找到适配发展路径,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让产业振兴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乡群众,让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菱角乡大地愈发绚烂。

刘家庄村田间茭白切割声里,蕴藏着丰收的喜悦;块所村迷迭香沁人芬芳中,飘着产业的希望;传统种养模式迭代升级中,显露出发展的智慧;特色产业集群抱团发展中,凝聚起振兴的力量。如今的菱角乡,正以特色产业为强劲引擎,牵引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步伐——让田野间的希望,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的实惠;让产业发展的成果,化作村民脸上真挚的笑容,书写“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手记

田埂上的振兴密码

吴茶洪

当车辆行驶至菱角乡地界时,滇东的山风正轻拂过层层叠叠的田畴。19.6万亩耕地宛如被能工巧匠精心铺开的锦缎,水田倒映着天空的云朵,旱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泥土的清香混合着作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瞬间领悟:乡村的振兴,是从泥土中萌生、在田埂上生长的美好愿景。

在刘家庄村的茭白田,我参透了“土地的突围”之意。当带着晨露的茭白被迅速装袋,即将运往上海时,我看到的不只是茭白的鲜嫩爽口,更是山区土地突破地域限制的果敢与决心。胡正军说“这里的气候会给作物‘加分’”,实际上,真正加分的是将山货转化为“金货”的智慧——320亩基地每年500万元的产值,150元日薪换来的灿烂笑容,皆是土地对辛勤耕耘者的丰厚回报。

块所村的迷迭香,散发着“归雁的芬芳”。陈永纲的500亩迷迭香种植基地里,由滴灌带交织而成的水网,滋养着嫩绿的植株。他说“要带着乡亲赚”,这句话中既有军人的坚毅,更有归乡人的温情。当袁齐根的20亩迷迭香开始抽枝发芽,我突然明白:产业发展的火种,向来都是由心怀热忱的人点燃。那些关于2000亩种植计划、1000吨烘干厂的规划蓝图,早已不再是纸上的抽象线条,而是未来触手可及的现实。

随着采访的逐步深入,我愈发发现菱角乡的产业布局独具匠心。在“百千万”布局中,既有玉米、烤烟这些传统的产业“主力军”,也有羊肚菌、鲜切花、中药材、魔芋等新兴力量。“储备+生产、储备+加工、储备+流通”的“3+”模式,让传统产业根基更加稳固,也让新兴产业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离开之时,夕阳为田埂镶上了一道金色的边框。我猛然醒悟,乡村振兴的密码,隐匿于咀嚼茭白时的清脆声响中,弥漫在迷迭香淡雅清幽的香气里,潜藏在每个弯腰劳作的坚毅身影中,闪烁于每双眺望未来的明亮眼眸里。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