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真正走向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06:35 5

摘要:大唐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很难想象当时历史,科技条件下西安能够容纳几百万人口,但是,就是这个不可一世的帝国,为什么只存在了200多不到300年的时间?安史之乱的唐后期也不是没有产生过英明的君主,但是为什么会只有那么几年的英明时期,难道真是天下大势,合久必

大唐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很难想象当时历史,科技条件下西安能够容纳几百万人口,但是,就是这个不可一世的帝国,为什么只存在了200多不到300年的时间?安史之乱的唐后期也不是没有产生过英明的君主,但是为什么会只有那么几年的英明时期,难道真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旧必合吗?那么为什么罗马帝国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存在得时间都长呢?又或者是秦末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给所有的老百姓知名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方向了?

唐帝国就没有完成走出南北朝的使命。或者说他本身就是后南北朝(中古时期)的一部分。

唐代本身是南北朝到宋代之间的过渡期和转型期。

唐帝国时期,关中(北周),江南(陈),关东(北齐),云贵(爨氏)所代表的后三国政治地缘格局依旧在唐朝继续发展,甚至地缘政治环境更加恶化。

先考考大家一个问题:

士族,佛教,胡风,皇位传承不稳定,后族宗室夺权,宦官弑杀皇帝,女主当政,军镇反叛的王朝,大家脑海里是那个朝代?。.......没错它也可以是唐朝。。。。。

不知道人还以为是某个五胡北朝小王朝呢。

唐帝国强盛时期不仅控制了华夏内域,甚至把触角伸到到了内亚和东北,去了汉王朝达不到的地方。看似很华美的版图和幻觉感。但前期风光出了世界帝国的幻象,后期却直接暴雷,回归成北周的地缘格局了(关中+巴蜀),边缘地区的甘肃,辽西,西南,安南都实际丢掉,关东和南方军镇四起。基本沿着中古前期南北朝的剧本继续发展。

我个人认为唐帝国是大号版形式统一的北周大帝国。唐帝国的统合建设很槽糕,核心问题什么都没解决。关东,南方依旧沿着北齐和南陈的社会脉络发展而发展。唐帝国的“后三国”特征还是异常明显,只不过早期的超帝国的世界版图掩盖了内部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从三个部分,大致谈谈唐王朝的“南北朝”后遗症或者是后三国特征。

一、有唐一代基本时代脉络

1.政治方面。

第一,士族掌权。虽有中央集权主导的科举制,但士族依旧把握核心,唐王朝依旧要通过重修谱牒,打击士族地位,提高皇族出生。

士族彻底衰落要到唐末五代了,宋代迎来士大夫时代。

第二,女主当政。不用多说了,这个在唐朝早期尤为明显,武后直接称帝了,成为唯一的女皇,是南北朝冯太后,胡太后达不到的,后面的韦氏,太平公主一度打算效仿。隆基之后,这个现象就基本消退了。

第三,皇位继承方式不稳定,不如汉宋。弟杀兄,子逼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无论是汉宋都没有离谱到如此,唐朝前中期那股北朝北齐味还是很重,连私生活也是,高宗娶武媚娘,隆基要儿媳妇,很北齐。

第四,宦官弑杀君主,废立。大家都觉得唐中后期拿的东汉剧本,我感觉是北魏剧本,宗爱弑君。

汉代宦官不敢杀皇帝,而且一定程度上帮皇帝集权,限制外戚呢,属于辅助-享乐型的宦官集团,就是飞黄腾达的得瑟和放纵私权,打压异己,核心的政治问题也是不敢多碰。唐中后期宦官集团属于权臣式的了,废杀皇帝,甘露寺之变。顺,宪,敬,文四帝被宦官集团干掉。汉明的宦官都惊叹不如。唐代宦官的风气更像北魏宗爱式的。

2.文化,思想方面

第一,胡风浓郁。无论早期的鲜卑-内亚风格,还是中期的西亚波斯风,唐帝国早期还是胡风浓重的。

第二,佛教昌隆。其势力仍然昌盛,武则天要求佛像是自己的圣像,基本是沿用北魏那一套,通过佛教等宣誓皇权。佛教势力强大,中晚唐五代,皇权衰弱时刻,必须打击佛教,灭佛才行,唐武宗和周世宗。

佛教彻底中国化,政府大规模主导的灭佛彻底消失都要宋代了。

第三,儒学低谷。自东汉以来,儒学在理论方面基本陷入低谷,巧合的是,伴随儒学低谷,皇权在中古时期也陷入了迷茫。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多是创建学校,鼓励读书学习,修修写写古籍那些,意识形态方面,玄,道,佛成为主流。唐代儒家基本是沿袭如此。直到唐后期的古文运动,道学开始出现,儒学理论和意识形态层面开始复苏。韩愈高喊《论佛骨表》,斥责佛教为戎夷教,激烈反佛。

宋代,儒家基本全面复苏,相伴的皇权和华夷观都达到了不小的高峰。比起唐。

二、唐之内域(核心统治区外的前二朝)

1.关东(后北齐)。

基本脉络:胡风与武人。

自魏晋之后,关东一直是内亚武士团和华北武士的风气。胡化,胡风,尚武,是基本的社会形态。

两个相似之处。

1.刘渊的屠各五部与沙陀三朝。太原,晋北集团?

都是内附部酋,都是山西起兵,都挺汉化,都自认汉唐正统。刘渊,刘知远,李存勖。北魏或者尔朱荣,北齐的晋阳怀朔军事集团都勉强算是。

2.石勒和安禄山。西胡杂类。河北起家。

相似点:

(1)都是类似东伊朗人,体貌特征是类高加索人种。中亚城邦里的西胡,东迁,在草原游牧化也很久了,之后入塞入华。

(2)疑似有拜火教信仰的习俗。

(3)以国为氏,大概是昭武九姓的石国。

(4)到石勒这一代,也不能算纯西胡了,估计和草原人杂居混血过,和安禄山类似。

(5)游击于河北,江淮之内,破洛阳长安。后赵经略的地方基本上是安史叛军的沦陷地。

基本也是当作提前版本的“安禄山”。

五胡开始的刘渊,石勒他的剧本被沙陀人,安禄山再度上演。

地域河东河北五胡时期刘渊屠各部石勒游击团张平慕容家西燕后燕慕容垂北朝时期北魏核心统治区域尔朱荣北齐晋阳怀朔集团河北邺城集团唐五代时期太原李渊河北窦建德安史之乱河朔三镇沙陀武士团

宋代,无论杨家将,河北红袄军都是汉族抗虏义军。胡族语境基本消解。元代,华北也是汉军世侯。

中古时期,那种胡人或者胡化武人的河东-河北二元地缘结构消散。

2.江南,南方(后陈)

入唐后,依旧是南朝的剧本:土豪层,华夏或华夏化的地方豪族,简单点就是高度华夏化的土司,正在变成华夏人当中。土豪和元明土司的区别就是前者文化上更华夏化,政治更接近郡县,经济更接近编户制度。从出生来看,都是南方土著原住民。

梁末,南朝来了一批“土豪层”,唐中后期也来了一批“土豪层”,形成南方九国,姨学化了,没几个想争霸中原。南方首次大割据的国家时代。是沿着梁末的剧本的大提升,身份更华夏了,政体组织形式和经济也更发达了。

地域型态族群,族属梁末割据——地方势力土豪(模糊化的蛮人)唐末五代割据——国家土豪(大致汉族化)宋府州县基本完成汉族化,南方成为华夏新的守道之地。

宋代,东南地区基本彻底华夏化,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唐代的江南道,民人还纹身呢。唐初吴人顾况还在说吴儿尽是汉儿(北方汉族)爷。

有唐,处于关键过渡期。

第一,早期,南北朝之间的裂痕还在,南不认北。

第二,地方特点,甚至越族残余文化形式还是很明显和突出。

三、边疆

汉代形成的华夏网络对外扩张的三个支点,由华夏移民和当地华夏化豪族组成的泛华夏社会空间被彻底崩溃。三个分别是朝鲜半岛北部,东疆的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的滇东,连带加上河内的越汉社会。

1.朝鲜半岛北部

(1)独立方国时期,华夏诸侯建立。

上古,箕子朝鲜。早期在辽东地区,后来不断迁移到朝鲜半岛北部。

卫满朝鲜。

(2)帝国时期(汉至西晋)

汉四郡,之后魏晋在此处盈缩变化。

(3)崩溃时期(五胡北朝),华夏化社会逐渐解体,被土著文明所吸纳和同化。

半岛汉人社会和组织大致坚持到东晋中叶。高句丽接收了辽东和朝鲜北部等高度郡县和编户化的地方组织,快速摆脱部族政治,建立稳定的封建国家,成为东北亚强国之一。

(4)短暂的回光返照。(唐前期)

灭百济,高句丽,东北朝鲜半岛领土达到极盛,不过也马上奔溃了。

(5)外化,妥协时期。华夏化的外藩。

唐代认了现状,新罗和渤海两个华夏化国家

(6)极度恶化。

渤海崩溃,辽金元清高丽,基本往后是蒙古化的方向,华夏和华夏人在东北亚的影响力只能在朝鲜时期和闯关东了。

2.东疆。吐鲁番-哈密盆地

(1)汉至北朝初。郡县时期

汉魏晋,前凉前秦,后面的西凉北凉残余势力还能在东疆发展。北周隋就基本控制不了东疆了。

(2)中古时期的地方政权,华夏,华夏化社会国家。

高昌王国。阚,张,马,麹四大家族。

(3)短暂辉煌期。

唐灭高昌,拓西域,安西四镇,达到面板数据的鼎盛。

(4)恶化与崩溃

安史之乱后,新疆失去控制,东疆基本回鹘化,西州回鹘。河西-河套也基本恶化,吐蕃,回鹘,党项崛起和渗透。华夏及华夏化社会,不仅仅在东疆,在河西,在河套,也基本崩溃和消逝,被地方外族文明同化。

今天东疆也是维吾尔族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汉唐中古时期的华夏,华夏化社会基本没有任何延续。

3.西南地区

(1)滇东的南中大姓

汉蜀晋南朝隋唐初,都是地方华夏或者华夏化大姓治理。

崩溃。唐代提高洱海的蛮酋来压制滇东的爨氏。结果玩崩了,南诏国雄起,接着是大理国。

汉人或者华夏社会要等明朝了。

(2)交趾,越南。

云南地方化了之后,越南也只是时间问题。二地是连着的。

如果把南诏,安南也算入其中的话。

对中原视角来看,唐末五代时期,南方有11国独立,只是其中的9国给收回来了而已。云南的南诏-大理要等元明。安南就像朝鲜一样,说拜拜了。

所以,日本人所谓的唐宋变革,不如说宋代终于解决南北朝一直一来遗留的问题。毕竟宋也是近世的开端,中古的结束。

宋代,政治思想上。儒家再起,华夷之辩,君权稳定,佛教基本彻底中国化,没有灭佛了,因为佛教势力再也不能抵抗君权。士大夫时代,士族没落。

认同上,统合内域,本来仅代表河北地区中原地区的中国,汉人,成为全儒家华夏士大夫的认同。

关东和江南彻底华夏化。华北再也没有内亚特征的武人了,变成了汉族意识强烈的红袄军,杨家将(实为某个华夏化氐羌人),汉军世侯散落与割据在华北山地之中。

南方(江南,东南),不再有夷越之俗,南方士人成为儒家与中华新的卫士和殉道者,卫道士。

唐帝国不能说是主观造成这个原因,主要还是唐更多表现为魏晋南北朝和宋之间的过渡状态,是客观的发展历程和脉络吧。但是外部环境的极度恶化也是事实。最后由宋来处理负资产。

来源:正大光明叶子UK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