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青春之城… … 45载春夏秋冬,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勇立潮头的大都市,深圳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定义。全球舆论究竟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定义这座城市45年以来的发展
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炸响“开山第一炮”,拉开深圳发展的序幕。那时的深圳,GDP仅2.7亿元,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仍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渔村”。
2025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青春之城… … 45载春夏秋冬,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勇立潮头的大都市,深圳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定义。全球舆论究竟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定义这座城市45年以来的发展与蝶变?
深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香港无线新闻转载新华社社评文章,标题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新华社形容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为世界惊叹。“改革”,是烙印在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年来,深圳继续大胆探索,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彰显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是一种成功的“解题思路”
香港中通社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从小渔村到全球创新之都”为题,探讨深圳成功的“秘诀”,引出有关深港共谋发展的思考。文章引用专家观点指出,深圳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方向正确、路径正确,充分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就算起点再低,也能实现超常规发展并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
事实上,深圳经济特区的繁荣发展也为一些国家开阔了思路。今年1月6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签署协议,将建立连接两国边境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美媒彭博社曾刊文称,马来西亚希望在此复制中国深圳的成功。早在2023年,新马两国领导人就将建设柔新经济特区视为“重大且有前景的项目”,希望打造一个“深圳式的超级枢纽”。
彭博社提到,柔新经济特区被称为“东南亚的深圳”,它试图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深圳曾经是香港北部的一个小镇,但今天已经成为拥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世界知名企业的高科技重镇,经济总量也已经超过了香港。
去年3月,柔佛州务大臣翁哈菲茲曾率团来深圳考察,并表示希望深入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两地友好交流合作,努力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贡献。在深圳期间,翁哈菲茲一行还到访了华为总部,了解华为研发的智能城市项目。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
《香港商报》指出,深圳是创新之城,创新是刻在骨子里的。这里的人血液中流淌着敢试敢闯的基因,一提创新,世界便望向深圳。年轻是它的底色,对新事物的接纳度极高,让每一次尝试都有生长的土壤。
两周前,台湾网红“馆长”来深圳进行直播活动,这趟行程在台湾岛内刮起一阵舆论旋风。“馆长”表示,选择走访深圳是因为这里被誉为“科技之都”,希望透过几天的行程,让观众看到深圳的精彩发展。台湾“中时新闻网”引用“馆长”发言称,此行让他感受到强烈落差,深圳40年就能从一条黄土路蜕变为全球顶尖的科技城市,“台湾现在落后深圳至少10年”。馆长指出,他在深圳看到的不仅是绿化城市,更是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香港中通社文章标题将深圳称为“全球创新之都”,报道以大量篇幅介绍深圳科创成就、发展历史。文章指,21世纪,深圳开始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华为、腾讯、大疆等企业的崛起,让深圳从传统制造基地蝶变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
香港是深圳的队友
香港中通社的文章中还引用专家观点表示,深圳对于国家更大的贡献,体现在“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承载地”等功能作用上。比如,1987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国首次提出发展“民间科技企业”,并批准华为成立,开创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先河。国家批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后,深圳作为区域核心引擎,利用前海、河套等国家级平台推动深港融合发展,有力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6月10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当中提出15条举措。香港文汇网发布评论文章指出,香港毗邻深圳,两地一直紧密交流,在深圳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同时,香港也要把握机遇,与深圳融合发展,打造世界最强的湾区双城。
从改革先锋到创新高地,深圳经济特区45年来的发展不仅书写腾飞的奇迹,也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启示。无论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还是“全球创新之都”,深圳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