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肉毒素,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可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抑制肌肉运动,继而使面部皱纹减少,改善肌肉轮廓等,在医疗美容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医美圈备受追捧的“瘦脸针”“去皱针”“瘦腿针”,本质上都是肉毒素的注射应用。
肉毒素中毒严重时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近日,演员戚薇在直播中回应“吊梢眼”问题,称因肉毒素注射过量,导致面部肌肉僵硬,“整个眉毛完全动不了”。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肉毒素,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可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抑制肌肉运动,继而使面部皱纹减少,改善肌肉轮廓等,在医疗美容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医美圈备受追捧的“瘦脸针”“去皱针”“瘦腿针”,本质上都是肉毒素的注射应用。
随着“轻医美”概念的普及,肉毒素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发布的《医美注射类产品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已达46亿元,2017至2021年间复合年增长率达25.6%,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0亿元。
行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根据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官方统计,该院医疗美容整形外科2024年全年共收治两百多例肉毒素中毒患者,而2025年仅前四个月就已接诊近百例。多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医美注射导致的肉毒素中毒案例近年频发。
戚薇在直播中称自己肉毒素注射过量。图/封面新闻
打针3600元,住院5万元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吴米只是得了场普通感冒——她偶尔头晕、浑身乏力,状况几天不见好转,便来到天津市一家中医院输液。没想到的是,输液过程中,吴米突然出现了休克症状,再次睁开眼,她已躺在ICU,身上插着胃管。“医生明确告诉我,我是肉毒素中毒了。”
住院十天,医疗费总计5万多元。而这一切,源于今年4月底她在朋友推荐的美容院花费3600元注射的两针肉毒素:一针去皱,一针瘦脸。
根据2025年刊发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肉毒中毒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肉毒素中毒的主要途径为食源性中毒,中毒食物包括已发酵或腐败的食物等。但随着肉毒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注射性肉毒素中毒也开始呈上升趋势。肉毒素中毒的症状多呈现“下行性”特点(即症状从头顶开始依次往下发展):初期多出现眼睑下垂、视物模糊,随后发展至发音和吞咽困难,继而出现抬头无力、上肢无力,最后发展至下肢无力。
“我一直觉得自己肩膀不够美观,想打一个瘦肩针。”今年5月,21岁的卢薇也在朋友推荐下,走进了广西南宁一家私人工作室注射肉毒素。但没能等来她想象中的直角肩,随之而来的,是她陆续出现头晕眼花、吞咽困难的症状。两周后,她被确诊为肉毒素中毒。
实际上,吴米和卢薇所去的都是不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美容院、工作室,发生在这样场所的肉毒素中毒并不少见。多名受访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她们多是通过朋友推荐前往这些机构注射肉毒素,出于“信任朋友”,几乎无人主动查验过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医疗资质、操作人员有无合法执业许可。这份“信任”绕过了安全防线,也将她们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早在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已发布《关于加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医疗美容机构,才有注射肉毒素的资格。尽管如此,无正规资质开展肉毒素注射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2025年4月,一篇发表于《临床毒理学》的研究指出,2024年6月至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95名注射性肉毒素中毒患者中,87.2%是在非正规机构注射。
北京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赵红艺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无正规医疗资质的美容机构注射肉毒素,存在多方面风险。他指出,肉毒素属于严格管制的医疗类药物,非医师在无资质场所操作,实质上已构成非法行医。他强调:“药品来源途径有问题,是导致注射性肉毒素中毒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注射剂量过大、误将药物注入血管,或注射部位弥散范围过大,也可能会导致求美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如果操作人员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医疗培训,无法准确掌握注射的部位、剂量,将显著增加求美者面临的风险。
求美与求生,仅一针之隔
“实际上,肉毒素作为一种毒麻类药品,在公立医院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生产、运输、保存、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管理流程和要求。”赵红艺说。
2008年,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联合发文,将A型肉毒素(医学美容中最常用的肉毒素)及其制剂列入毒性药品管理。赵红艺指出,正规肉毒素的使用应遵循相应规范:药品储存期间,需严格控制环境和温度,存放区域设有24小时监控,肉毒素取药时需两名医务人员同时在场。用药完成后,已使用的药瓶必须回收,从而最大程度保障求美者的用药安全与合规。
直到现在,吴米仍不知道让她住进ICU的那针肉毒素究竟是什么品牌。卢薇回忆,注射前,工作室负责人向她声称,所使用的肉毒素产自韩国,俗称“蓝毒”——一种她之前在网络上听说过的产品,因而没有怀疑。
然而,事实上,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允许使用的肉毒素品牌仅包括6款,分别是国产的衡力、美国产的保妥适(Botox)、达希斐(Daxxify)、英国产的吉适(Dysport)、韩国产的乐提葆(Letybo),以及德国产的思奥美(Xeomin)。但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半数用户曾使用过韩国“绿毒”“橙毒”“粉毒”等还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不合规药物。
赵红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正规肉毒素制剂的规格通常以每瓶50单位或100单位为主(100单位相当于2.5毫升),“临床运用时,正常把控在200至300个单位”。根据《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年发布的《注射性肉毒中毒专家共识》,医疗美容中使用肉毒素治疗,建议单次注射剂量不超过300个单位,2个月内累计注射剂量不超过400个单位。然而,不少非正规药物尽管外包装标注正常,实际药物含量却可能严重超标,达到1000甚至2000个单位。“这种严重的剂量偏差,极大增加了中毒风险。”赵红艺说。
住院期间,同病房的病友告诉吴米,一位同样肉毒素中毒的女孩“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人就没了”。刚刚从ICU的鬼门关挣扎回来,她感到心有余悸:“以前从来没想到,打一针肉毒素,居然这么危险。”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崔海燕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肉毒素中毒的症状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中毒往往以头晕乏力为主;中度中毒则可能表现为吞咽困难;若发展至重度,则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情况,严重时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求美者需注意,在注射肉毒素时一定要选择具备医疗资质的正规机构、使用国家批准的正规肉毒素制剂、由正规医生完成操作。切忌为了追求过度效果过频、过量注射肉毒素。”崔海燕说。
赵红艺指出,目前,治疗肉毒素中毒的首要措施是尽早使用抗毒血清,以中和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毒素。若患者已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的缺氧或呼吸困难,则需要通过呼吸机等方式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接受自己的自然衰老”
《共识》中同时指出,近年来注射性肉毒素中毒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起病比较隐匿,再加上对肉毒素中毒的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
注射完肉毒素的第四天,吴米第一次因身体不适前往家附近的中医院就诊。医生简单诊断后告诉她,这是肺炎症状。几年前,她曾在三甲医院注射过肉毒素,当时身体并未出现任何异常,加上这次症状与感冒相似,她压根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是肉毒素中毒。
“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卢薇坦言,她并非对风险一无所知——在社交媒体上,她曾看到过肉毒素中毒的案例。可当类似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即就医。最初,她一度试图在网上向医生咨询,幻想能得到一个“不必去医院”的答案。“我想慢慢拖着,总会等到它自己好转。”但病情并没有给她犹豫的时间,症状持续加重,直到有一天,连抬头都变得异常困难,她才在朋友的陪同下赶往急诊科,注射了血清。
赵红艺指出,“求美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肉毒素并非简单打个针的小事,应当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崔海燕表示,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通常能初步诊断肉毒素中毒。但患者自己在难以区分判断的情况下,应及时前往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或神经内科急诊就诊,并真实、客观地告知医生过往注射肉毒素的病史,帮助医生更好判断病情。
前述《临床毒理学》中的研究样本显示,因美容注射导致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8岁,其中97.4%的患者为女性。
吴米今年32岁,她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长皱纹的人,唯一在意的,是从小伴随她的那道抬头纹。前往美容院面诊时,她原本只想注射一支去皱针,但在工作人员的极力推荐下,临时又追加了一针“瘦脸针”。“现在回想起来,很可能因为多补了这一针,才造成了中毒。”
成为母亲之后,不规律的作息、长时间的疲惫,让吴米觉得自己“不像从前的自己了”。她开始清晰地觉察到产后容貌的变化,并为此感到焦虑——她想迅速抓住些什么,让自己快速回到产前轻盈、自信的状态。而肉毒素,几乎成了她心中最直接的选择。“但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渐渐觉得,接受自己的自然衰老,或许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吴米说。
崔海燕认为,医学美容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通过整体设计和美学评估,使用多元化手段帮助人们更年轻漂亮、积极愉悦、健康长寿的学科。尽管肉毒素是其中重要的改善手段之一,已被证实具有明确的效果,但求美者在使用时仍需谨慎对待。他特别强调:“医疗美容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改善手段,应了解肉毒素的基本原理,让它成为我们健康抗衰的‘好朋友’。除此之外,保持良好作息、适量运动,做到内外兼修,也是我们对抗衰老的有效方式。”
来源:新派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