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SCI论文写作,我的“垃圾论文”,还有的救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20:57 2

摘要:第一次的SCI论文写作,我的"垃圾论文",还有的救吗?对研究生而言,第一次的SCI论文写作,大多数是毕业前的最后一道坎。

第一次的SCI论文写作,我的"垃圾论文",还有的救吗?对研究生而言,第一次的SCI论文写作,大多数是毕业前的最后一道坎。

记得笔者写第一篇SCI论文时,经历了很多痛苦。当时,信心满满的把自己的初稿拿给导师审阅,导师居然说:“你写的论文就是垃圾!”

如果你正遇到了类似的经历,不要担忧,笔者作为过来人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调整好心态,委屈了不要憋在心里以防内伤,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比如高强度运动或者倾诉。

其次,尽快开始认真修改文章的,是当下第一要务,切勿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相信没有哪一个人能够随便定义你,除了你自己。

下面,笔者分享一些写作"套路",帮助你及时避坑,让自己的论文不再是"垃圾"。

1. Introduction

前言,在一篇 SCI 中比重很大,需要引起重视。

前言,一般包括介绍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本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部分以 2-3段为宜,不要太长,否则审稿人读了好几页还不知道接下来你要研究的是什么。

首先,用 3-4 句话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其次,全面概括总结分析过去与现在的研究现状。

文献引用和数据来源一定要权威准确,切记避免片面的引用部分文献结果而不反映总体研究的现状结果。

接着,总结以往研究局限性,提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切勿踩低别人抬高自己。

最后,3-4 句话总结描述本研究的内容与结果。

笔者自己在写"前言"部分的时候,找到了四五篇和自己研究内容最为相关的权威文献(或者你准备投稿的相关 SCI 期刊文献),斟字酌句反复阅读。

把里面的关键词和有用的东西摘抄出来,仿照文献上的句式和上述写作的套路自己再进行重写。在此,特地提醒一下,是仿写,而不是抄写。

2. Resluts and Discussion

必须客观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写作时句子时态一般用过去时。

结果部分,一般会被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每一部分都会有单独的小标题,方便明确文章的实验内容和结构层次的划分阅读,每一部分会有对应的图表数据。

对于文章的讨论部分,要针对自己的结果,但又不能把结果简单重复,对实验结果的讨论要按照顺序讨论,或者说是按照逻辑讨论,前后要有递进性。

写作时一般会使用主动句,语言要精简凝练,避免冗长。

讨论要和实验结果一一对应,做到有理有据,清楚透彻。此外,注意讨论必须以现有的事实数据为基础,不可盲目的夸大抬高结论,不好的结果也是结果,应该正确面对,并在讨论结尾处分析可能跟什么原因有关。

弱化文章明显的短板或缺陷反而会引起审稿人的注意,有可能遭到拒稿,笔者的第一次投稿遭拒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

Results 和 Discussion 分开写时,Results部分尽量不要涉及对结果的讨论,总结陈述结果即可。如果你的结果并不适合单独拿出来分析,也可在分析结果的同时结合讨论的内容。

此外,结果和讨论写作形式,建议参考投稿期刊的文章风格。

3. Material and Methods

材料与方法的写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在之前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按实验的先后顺序描述。

如果课题组之前发过类似实验方法的文章,可作为参考修改。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文章里的实验方法,主动变为被动,简写的扩充展开,详写的精缩简化。写作时态为一般过去时。

4. 文章写作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写作也不例外。

有的期刊对文章的格式要求非常严格,具体到标点符号。包括单词拼写、写作时态、单复数、字母大小写、冠词和不定冠词的使用、词语缩写以及计量单位的格式,名词修饰等。

要重视期刊对文章格式要求。对于这些不再一一展开赘述,但是细节的重要性需要再次强调,小错误过多,会让审稿人觉得你态度不端正,对文章的写作不够用心,严重时可能会直接拒稿。

5. 文章逻辑性

不得不说,在投稿之前,文章需要反反复复的审阅与修改,第一轮写作的时候可以多写,在写之前要把自己结果的逻辑关系搞清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研究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以及研究的创新点。

英文写作,要保持鲜明的结构层次感和较强的逻辑性,这两点是紧密结和的,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符合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 SCI 期刊论文亦是如此。

如何从已有的研究现状里找到一个创新的idea,如何用已经得到的研究结果里讲述一个完整的吸引人的故事,并且用较好的逻辑思维把故事讲得清晰透彻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是 SCI 论文的大体思路和笔者个人的一些建议。抛砖引玉,仅作为参考,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方式。

最后,祝愿大家的文章,都能顺利投稿接收

来源:小赵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