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当年,咱爹妈拼命把咱养大,就是希望,等到自己老了,儿女能照顾得妥妥的,日子能过得安安稳稳
其实挺复杂的事儿呢 你侬知晓,这句“养儿防老”自古就流传着
似乎是父母们心里的一块“金字招牌”
想当年,咱爹妈拼命把咱养大,就是希望,等到自己老了,儿女能照顾得妥妥的,日子能过得安安稳稳
有父母,到了晚年,孩子们还真是照料得蛮不错,家里暖暖和和,日子过得巴适得很;但有的父母,辛苦一辈子,结果还不是要“养儿到老”,年纪大了还得操心房子、带娃、还要帮忙打理一堆琐碎事
其实也挺简单的,关键还在父母自己是个啥样的人——你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到老
根本看你是个啥样的父母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回馈”套路]
心理学里有个词
这个意思是,父母怎么养育孩子,未来那一辈,基本上就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你细想想: 有的父母,从小就特别注重责任感的培养
让孩子学会分担、懂得感恩
这样长大了,孩子们就会觉得,父母对我这么好,我也得回报他们,伴随他们、照料他们
可能还会主动帮忙家务、照顾父母的晚年,让父母觉得心里踏实
反倒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宝贝天,什么都帮他们打点好,自己怕麻烦,习惯了替他们操心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变得蛮冷漠,觉得父母的付出就该的,不觉得自个儿要感恩什么
以至于还会嫌弃父母的“管得太紧”
亲爱的,你想想:父母的晚年
真正地就是自己教养方法的一面镜子
你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
如果只会满足自己,不会引导孩子懂得责任;如果只会无条件牺牲,却不教会孩子独立,那你恐怕养出来的
[过度牺牲,反而变成了“啃老族”的温床]
很多爸妈,总觉得“我越舍得给
其实,这个想法,老实讲
心理学里讲一个事,叫“习得性依赖”
意思就是,孩子一旦习惯了父母的无限供养
渐渐就会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
你比如: 有的父母拼命给孩子供学费、买房、买车,孩子毕业了,反而不愿意去找工作
心想:“反正爸妈还会养我
”这是不是太“贼牛”了
还有的父母,掏空了自己养老的钱,为了让孩子买房,结果孩子还嫌得不够,还觉得父母给的钱少
更有的,父母一把年纪还在帮忙带娃、操心琢磨,操到七八十岁,孩子们还觉得理所当然
亲爱的,讲真,这样的牺牲
反倒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久而久之,父母不仅没能“防老”
还变成了“养儿到老”的那个“老”
[聪明的父母:早早放手,培养独立的“高手”]
阿德勒说过一句话,挺有意思:“教育的本质
父母的角色,不是帮孩子铺好路,让他一直走在“平坦大道”上
而是要教他怎么自己走出一条“宽敞大道”
你想想: 从小就教孩子收拾书包、整理房间、帮忙做点家务,这些细节
到上学后,父母就得教他怎么规划学业、学会管理时间、对自己负责
等到孩子长大,步入社会
父母再鼓励他自己去挣钱、自己去面对生活的困难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变成“啃老族”
也不会把父母当成“提款机”
他们懂得,父母的爱,是支持,是鼓励,是在他需要时伸出援手
而不是无限制的“接盘”
侬记住:最聪明的父母,是在孩子20岁上下,学会放手;到了30岁,要学会退出
让孩子自己承担起人生的责任
这样,才是真正的“养儿防老”
[父母的心态,直接影响家庭的“走向”]
有的父母,一辈子都舍不得花钱,总觉得“我得存点钱,给孩子买房买车,帮他打点基础”
但,亲爱的,你想想: 他们的心态一变
如果你整天抱怨:“我辛辛苦苦养你,你倒好,反倒不懂孝顺”,孩子就会觉得压力大
颠倒过来,如果父母自己活得开心,懂得善待自己
孩子自然会更近距离地靠近
会给家庭带来一种暖和的感觉
有人说,父母活成了“阳光”
孩子才会喜欢在阳光下晒太阳
亲爱的,父母的快乐和自信
才是真正吸引孩子回“守护”的秘诀
毕竟,父母若是活得有底气,孩子自然会觉得:原来,父母的幸福,和我没关系
但我愿意为他们的幸福努力
答案在你手上 这个状况,听起来简单
到底是“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到老”
答案很复杂,关键还得看你自己是个啥样的父母
假如你只会一味牺牲,从不教孩子独立
结果很可能变成“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你越是帮他铺得平平坦坦,他越是走不稳
反而变成依赖的“老靠山”
但如果你从小就培养责任感,让他学会感恩、懂得担当,长大后
他就会变成“可以托付的依靠”
心理学里有个叫“足够好的父母”理论,意思是,父母不用追求完美
“够好”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给他安全感,又会适当放手
这样一来,父母在晚年,才会收获孩子的伴随
而不是一辈子当“靠山”
[梅娘一句话:别把“养儿防老”当作唯一的真理]
亲爱的,你得明白:养儿防老,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命运
说起来,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心态,才决定了,将来孩子是帮你养老的
有些父母,一辈子拼命为孩子付出,把所有的“好”都给了他
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要学会独立
你帮他铺得太厚,反而让他走不稳脚步;你过度牺牲
他就变成“习惯索取”的人
别做那种“牺牲一切”的父母,要知道,你的幸福
你要学会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爱自己
最好的父母,是懂得引导、懂得放手的那种
他们既给予暖和,又会在适当的时候退出
这样一来,你的晚年,不会孤单
反而会是满满的爱和伴随的回响
既然,养儿的意义,从来不是为了“防老”,而是在看着他们成长为有担当、独立的人时,知道你用心的那份爱
来源:我的厨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