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四级党组织联动开展社区普法;从幼儿园里的趣味知识普及,到夜市摊位前的法规讲解——2025年以来,茂名市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以分众化科普、全链条联动、场景化创新“三重奏”,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生活垃圾分类逐步融入市民日常,成为绿色生活新习惯
从青少年沉浸式探秘垃圾焚烧发电,到四级党组织联动开展社区普法;从幼儿园里的趣味知识普及,到夜市摊位前的法规讲解——2025年以来,茂名市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以分众化科普、全链条联动、场景化创新“三重奏”,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生活垃圾分类逐步融入市民日常,成为绿色生活新习惯。
茂名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朝阳社区
精准施策:
分众化科普,覆盖全群体
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群体的特点,茂名市创新采用分众化科普举措,量身定制宣传教育方案,实现垃圾分类知识的精准传播和深度渗透。
对青少年群体,茂名市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为核心,开展多项沉浸式体验活动。8月19日组织学生参观化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和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二期)生物质处理项目,近距离观察生活垃圾经高温焚烧转化为电能的全过程,了解厨余垃圾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此外,还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讲座、有奖问答等活动,强化青少年对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解。
对幼儿群体,茂名市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趣味活动。5月29日,茂名市教育局、茂名市城管执法局走进小油花幼儿园,志愿讲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主题动画,以及“分类挑战赛”、主题绘画等活动,让垃圾分类、节能降碳的绿色理念在幼小心灵中萌芽生根。
针对社会公众,茂名市则注重普法宣传和责任意识培养,把夜市经济场景变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新阵地。4月14日,城管执法人员和志愿者深入餐饮摊位,一对一讲解《茂名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指导商户规范设置分类收集设施,让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融入日常实践。
协同推进:
全链条联动,凝聚强合力
茂名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四级联动+社会参与”机制优势,构建起从市到区、街道、社区的全链条推进网络,凝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合力。
四级党组织联动破壁垒。以党组织为纽带,打通层级协作堵点。4月2日,茂名市城管执法局、茂南区城管执法局、河东街道办事处、河东街道西粤社区居委会等四级党组织联动,走进茂名印象汇商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月25日全国低碳日,茂名市城管执法局、茂南区城管执法局、茂南区城南街道办、城南街道低埒社区居委会等党组织四级联动,在低埒社区开展“节能低碳我先行·垃圾分类新风尚”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理论宣讲、趣味互动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志愿服务队伍搭桥梁。茂名市组织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于5月30日带领50余名志愿者走进“两网融合”点、垃圾焚烧厂、生物质处理厂等,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志愿者们通过“先体验、再传播”的模式,带着专业知识走进社区、校园,开展桶边督导、入户宣传,形成“实践-传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创新体验:
场景化宣传,让分类更有趣
茂名市突破传统宣传形式,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多种生活场景,通过创新体验让分类宣传更加生动有趣。
该市推出“生活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将分类知识融入运动项目,让市民在竞技比赛中轻松掌握分类技巧。5月23日,18支队伍在趣味运动会中同台竞技,参赛者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分类知识,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活动同样精彩纷呈。7月18日,在朝阳社区活动中,组织者采用“知识讲座+互动实践+资源回收+科普学习”的方式,设置“分类投壶”“模拟投放”等游戏,居民完成游戏后可获得实用小礼品,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强化了学习效果。
夜市、商场等商业场景成为宣传“新阵地”。茂名市将普法宣传嵌入夜市场景,执法人员和志愿者穿梭在熙攘的夜市中,向商户和消费者普及分类知识。活动现场设置的互动体验区、有奖兑换区吸引大量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主题的实用奖品既服务了市民生活,又传播了环保理念。
茂名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创新宣传模式,进一步拓展覆盖面、增强感染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践行”转变,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全体市民的行动自觉,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文|陈小珊 林文杰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