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由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宣传部联合主办,乌兰察布市社科联、化德县委、化德县人民政府、赤峰学院、集宁师范学院共同承办的盛会,汇聚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
赋能北疆文化新发展
8月24日-25日,“北疆文化 第二届裕民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启幕。
这场由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宣传部联合主办,乌兰察布市社科联、化德县委、化德县人民政府、赤峰学院、集宁师范学院共同承办的盛会,汇聚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
大家围绕“裕民文化的渊源与创新性转化研究”深入探讨,为擦亮北疆文化品牌、丰富北疆文化内涵凝聚智慧力量。作为北疆文化版图上的重要坐标,此次研讨会既是对裕民文化的深度解码,更给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多维解码
专家视角下的裕民文化内核
裕民文化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记忆,为研究早期东北亚文化交流及北方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关键线索。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从历史脉络、生态环境、文化交融等多维度,探寻裕民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成果丰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魏坚在《裕民文化初论》中指出,裕民文化作为内蒙古中南部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与气候变化引发的人群迁徙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理解北疆文化早期的多元交融提供了关键线索。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研究馆员胡晓农梳理了裕民文化遗存的发现过程,分析其生业模式与环境适应策略,指出石制品工艺特征反映了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技术变革,族群流动性与文化融合是其重要特征。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赵战护关于尚义四台遗址的研究,为构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筑牢了根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作题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出现早晚问题的考古研究》的主旨发言,综合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河北保定南庄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内蒙古化德裕民、内蒙古赤峰兴隆沟和河北武安磁山等5处遗址的史前环境和生业发展状况,对中国史前畜牧业的产生过程进行历时性研究,提出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辅生业格局形成的历史根源。
共识凝聚
锚定北疆文化重要视角
随着研讨逐步深入,裕民文化对北疆文化内涵的补充与支撑作用愈发突出,也为祖国北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筑牢了理论根基。
在下午的分议题研讨环节,专家团队围绕裕民文化的“渊源与交流”“多学科研究”“创新性转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四大方向展开深度探讨,最终凝聚起清晰共识:裕民文化并非孤立存在的文明碎片。通过深化考古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仅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北疆文化的历史演变脉络与独特文化特质,更能为认识和解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提供重要视角。
亮点聚焦
解码裕民文化的多元特质
在此次研讨会的多维度研究中,裕民文化的核心亮点藏在一处处考古细节中,以具象的实物证据,清晰勾勒出八千年前北疆先民在草原与森林交错地带,探索生存、孕育文明的生动图景。
生业模式上,房址、亚腰形石铲等农耕工具及炭化黍粒、粟粒的发现,既体现定居属性,也标志北方旱作农业萌芽;资源利用层面,中国社科院专家通过动物遗存研究发现,先民以野驴、野马等野生陆生哺乳动物为主要肉食,烧烤为核心加工方式,还驯化狗助猎护院,并将动物骨骼制成工具与饰品,尽显“物尽其用”智慧;文明交流视角下,裕民文化以半地穴式房址、特色锛状器、夹砂褐陶为标识,“狩猎采集+初级农业”的生业模式适配草原—森林生态;环境适应方面,北京大学专家研究显示,末次冰期后气候变暖为裕民文化提供宜居环境,后续干湿气候波动导致沙化与黑土化交替,直至距今8000年左右,裕民文化被兴隆洼文化取代,为北疆文化发展埋下伏笔。
实践转化
让裕民文化走进北疆日常
研讨会的智慧成果,连同专家赴遗址考察所得的实证信息,正一步步变成看得见、可参与的具体实践,推动裕民文化从学术殿堂的研究课题、考古遗址的沉默遗存,真正走进北疆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为了让这份八千多年的古老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化德县文旅局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寻找突破口,构建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开设文化讲堂,邀请专家授课,培养熟悉本地历史的讲解员,让他们用接地气的讲述传递裕民故事;建文创工坊鼓励村民动手做文创,再通过电商卖出去,让大家在传承文化时也能有收益;将文旅项目的部分收益反哺到遗址修缮和文物保护上,让旅游发展为文化传承“输血”,文化传承又为旅游添彩,形成保护与发展相互支撑的闭环。“过去‘裕民文化’多是考古报告里的专业术语,现在要通过这些实践,让它成为老百姓能看懂、能参与、能共鸣的北疆文化符号。”化德县文旅局局长丁凤威道出了成果转化的初心。
价值延伸
以文化赋能北疆长远发展
除了文旅实践层面的转化,学术成果的持续传播同样是研讨会的重要延伸。工作组在研讨会后进一步对接专家约稿,计划在《前沿》学刊发表系列论文。这既为学术研究提供权威参考,更将为北疆文化的全国性传播搭建起坚实的学术桥梁。
正如乌兰察布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温欣华所说,它以文化为纽带,为北疆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社科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更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和推广裕民文化,既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诠释,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历史遗产,让裕民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
这是研讨会的最终愿景,更是每一位文化传承者肩上的使命。
来 源:乌兰察布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来源:亿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