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主任张洁、策划彭洋、导演张泽鹏与央视知名主持人李冰一行,受邀到访辽宁省锦州市开展“锦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发展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锦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当地知名农业合作社代表,与参
8月21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主任张洁、策划彭洋、导演张泽鹏与央视知名主持人李冰一行,受邀到访辽宁省锦州市开展“锦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发展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锦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当地知名农业合作社代表,与参会嘉宾围绕“锦绣农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升级与宣传推广、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事宜展开深度对话,凝聚合作共识,为锦州市农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立新主持会议。锦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谷钰介绍了锦州苹果、北镇葡萄、义县花生等全市主要农特产品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情况。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主任张洁围绕锦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对“锦绣农鲜”区域公用品牌的破圈传播及农文旅产业的价值释放,靶向性提出了兼具战略高度与落地性的品牌升级建议与宣传推广策略。锦州市北镇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孟铮介绍了“北镇葡萄”销售现状、品牌发展等综合情况。锦州市北镇市常兴鸿远葡萄合作社负责人唐胜,介绍了合作社在“北镇葡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立新高度肯定了本次调研座谈会的深远意义。她介绍到,近年来锦州市在“1+5+N”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指引下,着力打造了“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为锦州农业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蒋立新市长强调,未来锦州市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的战略协同,共同探索锦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升级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助推锦州市全域品牌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会后,与会嘉宾一行到访锦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生生果园”展开实地调研,对其作为“中国苹果第一园”及“锦州百果第一园”的辉煌历史、周边果园的种植规模与发展近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
产业筑基・品牌聚力 协同共铸“锦绣农鲜”
辽宁省锦州市,这片位于渤海之滨、松岭山下的钟灵毓秀的土地,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北方粮仓”。独特的地理坐标,四季分明的气候,富含矿物质的黑土地,孕育出品类丰富、品质卓越的农产品,每一份产出都凝聚着锦州农人的智慧与汗水,镌刻着北纬41°的自然密码。
如今,锦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果斐然,全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国家区域公用品牌1个、辽宁省区域公用品牌2个等省级以上品牌认证,在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多个领域熠熠生辉,“锦绣农鲜”农产品彰显着锦州农业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潜力。
锦州苹果:色香味俱全的辽西“红盛宴”
锦州市地理气候优越,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9℃,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10-13℃,利于果实着色和增糖,无霜期150-180天,适宜优质苹果生产。“锦州苹果”果形端正扁圆,果皮红色鲜艳、光滑有光泽,蜡质中黄、果粉厚,果肉淡黄、细脆,甜酸可口、果香浓郁。目前全市种植14万亩,产量15余万吨,产值4.5亿元,优生园亩产约3000公斤,优质果率85%以上,亩产值效益约1万元;同时锦州市正加快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完善营销体系,以“锦州苹果”特有的品种和品质,通过打造“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园等手段推广产业品牌,产品已远销厦门、上海、湖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多地。
北镇葡萄:医巫闾山麓下的甜蜜琼珠
北镇市地处辽宁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幅员1694平方公里,地理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8.40℃,日温差大,年有效积温3410℃,无霜期154-164天,日照2871小时,土壤为富含矿物质的棕色森林土;医巫闾山形成天然屏障造就独特小气候,葡萄成熟季昼夜温差达12.9℃,利于着色和增糖。其果穗整洁,果粒饱满均匀、呈紫色,成熟适宜,带薄层果粉,果肉软、皮肉易分离,味甜多汁且有淡淡香味,入口令人回味无穷。
“北镇葡萄”于2012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7年起先后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公共品牌、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2021年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北镇市政府启动GBD振兴计划,以巨峰葡萄为主打品牌,适度发展名优品种,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有效提高了葡萄品质,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连续三年举办北镇葡萄节,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凌海海参:“中国生态海参之乡”的鲜美标杆
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是我国最北部的海参养殖区,也是全国最大的辽参池塘养殖基地,全市海岸线长68.7公里,海参养殖面积28万亩。在这片全国纬度最高、温度最冷的海域里,海参需养殖三年才能捕捞成参,较长的生长周期配合丰富的天然海洋饵料,造就了“凌海海参”的卓越品质。
近年来,凌海市加快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步伐,举办海参采捕节、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等一系列文旅活动,深化央地合作,借船出海,与中国渔业协会共同打造“中国生态海参之乡”。 如今,品质最优的冷水海参,年产量近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2%,占辽参总产量的35%。
义县花生:辽西花生主产区的“醇香”地标
义县地处辽西走廊北纬41度黄金产业带,是北方花生主产区之一,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3200–3400℃,年均降雨量53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848小时。义县地貌呈“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土壤以通透性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为主,适宜花生种植,所产花生具有回味甘甜、香味浓郁、无虫蛀、无霉变及其他异味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义县政府高度重视花生产业,2020年注册了“官厥沟”公用商标,并连续五年举办花生节;2022年承接国家小粒花生产业集群项目,并于同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成功申请了“义县花生”地理标志产品,并承担全国花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项目。目前,义县正规划建设张家堡花生交易中心,未来将聚焦小粒花生产业集群,发展花生仓储、物流及深加工,完善全产业链布局。
义县干豆腐:辽西舌尖非遗的工艺传承
义县是辽西干豆腐发源地。义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0余条,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140万亩。得益于优异的气候条件,大豆具有优良的生长环境,为优质干豆腐的生产奠定了稳固的品质基础。
义县干豆腐自然微黄,颜色均匀,略带光泽,表面呈规则凹凸纹理,质地柔软,手感细腻,有一定弹性,不易断裂,具有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民国初年,义县留龙沟镇周汉青跟随父亲在义县凌河渡口开设豆腐坊,用留龙沟古井的水制作干豆腐,其口感细韧,豆香浓郁,被交口称赞,成为辽西故道往来客商的必备口粮。义县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十几年潜心琢磨,改良了熬煮、点卤、和压制工艺,使改良后的干豆腐更加干薄细韧、绵软鲜香,风味大增,广受赞誉。2020年12月义县干豆腐企业获得市级为民服务龙头企业荣誉。2024年7月,依托锦州市全市京东产业带招商政策,义县干豆腐成功入驻京东集团中国特产馆﹣锦州特产馆,面向全国消费者,与此同时各企业积极寻找新型经营理念,依靠特有资源条件,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求生存、创造品牌谋发展的新出路。目前,义县干豆腐已被列入锦州市级非遗名录并获“辽宁礼物”称号。
义县鸽子:生态滋养的美味白凤
义县鸽子是当地特色家禽之一,在当地有40多年的养殖历史。2021年义县鸽子存栏已达到近35万羽,现已销到大连市、长春市等。近年来,义县政府将生态肉鸽产业作为产业扶贫项目和乡村振兴的重点进行培育,逐步建设了集"种鸽养殖﹣鸽苗供应﹣商品鸽养殖﹣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条,带动义县周边地区肉鸽产业发展和壮大。
从渤海湾的碧波银滩到医巫闾山的层林尽染,从红苹果缀满的“锦绣果园”到花生田铺就的“金色大地”,锦州市正以“锦绣农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纽带,绘就“山海育珍品、产业聚活力、百姓共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未来,锦州市将继续以“锦绣农鲜”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抓手,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赋能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吸引更多人走进这座滨海之城、爱上这方丰饶水土,让“锦绣之州”的名字,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更加熠熠生辉。
编辑:彭洋 张泽鹏
审核:张洁
声明:该账号所发布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原创文章相关权益归作者及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联合所有;转载文章会标注来源,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牌力量的立场及观点。如有其他需求,也可与我们联系,邮箱:ppcx1949@163.com。
来源:品牌力量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