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高校毕业季,多个曾被追捧的热门专业遭遇就业“滑铁卢”。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同领域其他专业,不少应届生吐槽“学了四年,找工作却高不成低不就”,选专业的“坑”让不少家庭犯了难。
2025年高校毕业季,多个曾被追捧的热门专业遭遇就业“滑铁卢”。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同领域其他专业,不少应届生吐槽“学了四年,找工作却高不成低不就”,选专业的“坑”让不少家庭犯了难。
有家长在教育论坛留言:“当初听人说数字经济是未来趋势,说服孩子放弃师范报了这个专业,现在毕业找工作,要么考研要么转行做销售,四年学费像打了水漂。”职场博主@HR老王 直言:“企业招技术岗看专业深度,招职能岗看实操能力,这些‘热门专业’课程太泛,本科毕业既拿不出核心技术,又没专项技能,自然在招聘市场没竞争力。”还有应届生反思:“选专业时只看名字时髦,没查课程表和行业报告,现在投20份简历才收到1个面试,后悔没听学长‘别追风口’的劝。”
我发现,这些“热门专业”踩坑的核心问题,在于“专业热度”和“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人工智能专业就是典型,概念炒得火热,但产业真正需要的是能独立做算法研发、模型优化的高端人才,而本科阶段课程多是基础理论,实验室设备、科研经费连硕士项目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学生根本接触不到前沿技术。麦可思2025年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本科就业率78%,比软件工程低14个百分点,不是专业不好,是本科培养定位和企业需求“错位”了——企业招AI工程师,更倾向计算机或电子专业硕士,本科毕业生只能做数据标注、产品助理等边缘岗位,起薪比软件工程低30%。
更扎心的是,“泛而不精”成了这些专业的通病。数字经济专业课程70%和经济类重叠,30%沾点大数据,结果经济学深度不如纯经济专业,技术能力拼不过计算机学生。软科2025年数据显示,双非院校数字经济本科对口率仅25%,30%毕业生被迫去做房产、金融销售,就是因为企业觉得“你啥都懂点,但啥都不精”。反观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聚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华为、中兴等企业研发岗对口率70%,就业率95%,这说明在就业市场,“专”比“泛”更吃香。我觉得选专业时,与其追“热门”,不如看这个专业能不能让你在某个领域“扎下根”。
行业需求变化快,教育滞后也是重要原因。国际贸易专业就是例子,90年代外贸缺人,会英语、懂流程就能上岗,现在中国出口额虽创新高,但企业要的是“英语+供应链管理”“小语种+数据分析”的复合人才。智联招聘2025年数据显示,国贸本科毕业生录用率仅28%,70%岗位是跨境电商客服、海外推广等销售岗。这提醒我们,选专业不能只看当下火不火,得想想四年后行业需要什么——就像2010年电子商务热,现在课程早就跟不上直播电商的运营需求了。
如果已经选了这些专业,别慌。我身边有学生通过“考研转方向”突围:人工智能转计算机应用,数字经济转应用统计,专业深度上去了,就业起薪直接涨40%;也有学生在校期间考下数据分析证书、跟着导师做项目,用“技能证书+项目经验”弥补学历短板,照样进了大厂。没选专业的,一定要查清楚目标专业的课程表、对口行业的招聘要求(比如上招聘网站搜岗位JD),别被“热门”两个字忽悠了。
选专业不是赌运气,你身边有选专业踩坑的例子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辛辰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