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帝内经》有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如同江河,滋养着五脏六腑。若气血亏虚,身体便如干旱的田地,百病丛生。
大家好,我是你的中医朋友赵健樵,大家也可以叫我老赵,
《黄帝内经》有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如同江河,滋养着五脏六腑。若气血亏虚,身体便如干旱的田地,百病丛生。
在门诊上待了快50年,我发现许多耳鸣患者都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耳为肾之窍,更需气血濡养。当气血不足时,耳部经络失养,便如钟表缺了润滑油,发出"嗡嗡"异响。
气血不足的4个信号:
1.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2.说话声低气短,动则汗出;3.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4.手足冰凉,女性月经量少。那针对气血两虚型耳鸣,我常以《正体类要》的"八珍汤"为基础加减化裁。此方由四君子汤(补气)与四物汤(补血)相合,堪称"气血双补第一方"。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补气)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物汤补血)加黄芪、陈皮(增强补气理气之力)方子里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如《脾胃论》所言"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当归、熟地:补血养阴,如《本草纲目》载当归"治一切风,一切血"
黄芪:大补元气,与当归配伍"气旺则血生"
陈皮:理气和胃,防滋补药碍脾
小林,今年28岁,是一个直播带货主播,每日高强度说话6-8小时,近半年出现持续性耳鸣(如蝉鸣声),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所以给她开的是八珍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陈皮等
坚持调理一段时间后:她说耳鸣声减小,说话不再气喘~
15天后:面色转红润,月经量增加,后边继续巩固效果,耳鸣已经不会影响她正常生活工作了,整个人精神都好了!《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明确指出耳鸣与气血的关系。《景岳全书》更强调:"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
气血不足型耳鸣,正属"渐鸣声细"之虚证。
从医半世纪,我始终铭记恩师教诲:"医者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当看到患者重获健康,便深感《伤寒论》"上工救其萌芽"的深意。
愿以此文,将中医气血理论传递给更多人,让古老医术在新时代守护健康。
来源:中医内科赵健樵主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