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广袤的田野上,“粮满仓·好丰光”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动写照。这六个字背后,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安全感,也映照着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广袤的田野上,“粮满仓·好丰光”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动写照。这六个字背后,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安全感,也映照着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粮满仓”意味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国粮仓越发充盈。河南小麦、东北水稻、黄淮海玉米……一个个粮食主产区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黑龙江垦区,万亩良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智能农机穿梭田间,通过精准播种、变量施肥,大幅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在江苏农垦,数字化粮仓管理系统让粮食存储损耗降至最低,确保了每一粒粮食的安全。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表明,中国人的饭碗正端得越来越稳。
“好丰光”则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成色。今天的丰收不仅是产量的丰收,更是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多元丰收”。浙江湖州的“稻渔共生”系统,亩产水稻600公斤的同时,还能收获大量水产品,实现“一田双收,生态共赢”;山东寿光的智慧农业大棚,通过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温湿度,蔬菜产量提升30%以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走出了高效、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粮满仓·好丰光”的成就,源于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多重合力。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保持粮食收购价稳定,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良种培育、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在河北南和,金沙河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每亩小麦节本增效400多元,展示了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市场波动等挑战依然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未来,应继续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让“粮满仓·好丰光”的美好图景年年延续。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满仓·好丰光”不仅是对丰收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书写农业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