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4年夏,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大举入侵广西。广西省工委成立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准备组织桂东南各县进行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2月,玉林地区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李云蒿(原名李新毅)指挥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举行武装起义,多次领导并取得多场战斗的胜利
1944年夏,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大举入侵广西。广西省工委成立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准备组织桂东南各县进行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2月,玉林地区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李云蒿(原名李新毅)指挥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举行武装起义,多次领导并取得多场战斗的胜利。后来在博白县的双凤和鬱林县的罗田山区遭到敌人的合围袭击,李云蒿在率队突围中因众寡悬殊而被捕,后在鬱林被杀害。李云蒿被害前,在鬱林县府看守所里给堂弟李云苔写下了绝笔书,表达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榜山村兵马第里李云蒿的家书。记者 邱烜 摄
今年夏天,记者走进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在榜山红色历史陈列馆里,看到了这封透着浩然之气的家书。“……我这次起义,纯是为了正义伸张,人民解放……我的革命精神是弥漫着宇宙的,我死后还有千千万万民众在前赴后继地前进……”
一封家书,彰显出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穿越时空,震古烁今!让人们看到从时间深处传来的动人情感和炙热初心,再现革命先辈对家人的爱和牵挂,以及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
桂东南起义指挥部旧址兵马第。记者 邱烜 摄
“这个陈列馆所在的兵马第,就是当年中共广西党组织在桂东南的活动中心。”兴业县葵阳兵马第的解说员苏程向记者介绍,1945年春,桂东南的陆川、博白、兴业、贵县先后爆发抗日武装起义,这是广西省工委和桂东南党组织领导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一次壮举,是广西继百色起义后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参加这次起义的抗日自卫军有2800多人,有一万多人民群众参加。起义军先后攻下国民党顽固派30多个乡公所,建立了一批县、乡、村抗日民主政府,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也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残酷镇压。有290多人壮烈牺牲,300多名武装人员转战粤桂边区开展武装斗争。
从兵马第、武德祠、道干公故居等古旧的民居穿过,外墙上很多弹孔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看着这些经过血雨腥风幸存下来的墙垣和房梁,记者犹如置身于那段风雨如磐的战斗岁月。
在兵马第大门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桂东南起义指挥部旧址”的牌匾。初秋的风从远处吹来,记者仿佛听见当年枪口之下李云蒿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呼喊,穿越岁月的尘埃而来,那29岁的年轻生命如流星般陨落的瞬间,迸发出映照千古的永恒光芒,与日月同辉。
“榜山人民几乎都参与了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一心向党的赤胆忠诚也深深地刻进了榜山人的精神基因。”兴业县葵阳镇大恩中学退休教师唐选乐对记者说。李云蒿的一封家书,虽然不长,但以家国为念,字字落地有声。2024年村里成立了五老助力家风家教工作室,依托榜山村红色教育基地,激发榜山人为国家强盛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平时,唐选乐还培养村民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向来参观学习的外地游客义务讲解红色故事,讲李云蒿一封家书的故事,不断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震声楼的解说员在讲述当年李云蒿一封家书的故事。记者 邱烜 摄
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虽然在陆川、兴业、贵县失败,在博白受到严重的挫折,但玉林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分散坚持”的方针,积蓄力量,坚持斗争,彰显了广大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坚定信仰、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兴业人。李云蒿29岁青春的热血,为我们彤红的党旗增添了一抹鲜亮。”兴业县委党史办主任陈志介绍,近年来,兴业县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葵阳镇兵马第、庞大恩烈士故居等6个成熟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桂东南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等18个红色教学点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体验沉浸学堂”,组织开展红色研学体验活动,让红色教育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兴业县充分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红色示范带。图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司令部旧址(震声楼)。兴业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兴业县通过开展“红色小蜜蜂”进校园活动,到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红色历史讲解培训,培养扩大红色讲解队伍,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我们将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教育润童心作为办学特色。通过唱红歌、读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红色熏陶,在每个进校的学子心中播下红色种子。”葵阳镇葵联小学校长黎曼介绍,学校在培养红领巾讲解员方面已经形成一大亮点,培养的红领巾讲解员还参与实地讲解。
学生谭雯妮在日记里写道:“我今天在兵马第给游客做了讲解,讲到一封家书时很激动,再一次真切地感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游客到榜山兵马第参观。兴业县委宣传部供图
李云蒿家书里体现的担当与奉献精神,深深地融入了当地人的血脉,成了他们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几年来,葵阳镇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积极保护翻新村内留存的20多幢古建筑民居群,开发唐维舟故居、兵马第、家风馆、古迹宗祠等多处文化景点,修复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司令部旧址兵马第,将榜山村打造成为集“红色研学、教育培训、党群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革命道路、红色户外体验、红色专题讲座等系列教育活动,吸引大批游客,促进周边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也为周边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去年,兴业县葵阳镇葵联村共承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50多场次,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葵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泉介绍,随着“红色福利”的不断释放,农业种植、生态观光、农耕文化等休闲旅游项目也蓬勃发展起来,带动村子及周边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记者手记】
一封绝笔家书,就是一曲精神的绝唱。
谱就这一精神绝唱的音符,是追求真理的义无返顾,是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是直面牺牲的无所畏惧。这些音符排列成的音阶,在烽火岁月里跌宕成一曲“弥漫着宇宙”的精神壮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民族危难的暗夜里,总有一些信仰支撑我们走过泥泞、迎接前方的曙光。李云蒿燃烧自己的青春,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划过的光焰,驱散了旧时代的阴霾,也温暖着后来者的双眸。而这些信仰也值得我们燃烧生命去捍卫。这封家书中的坚定信念,在民族危难之际,凝聚起了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家国存亡的关头,迸发出民族脊梁的浩然之气,融入山河的肌理,这信仰的绝唱,在每一寸和平安宁的红色土地上,深切回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前有希望。做好从过去到未来的精神接力,国家才能不断强盛,人民才能更加幸福。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