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诚都已经97岁的高龄了,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把年纪都已经在享儿孙福了,可是李嘉诚现在还在一线努力奋斗,或许是因为李嘉诚自己太过努力了,所以对比之下他的两个儿子就显得太过平常。
[熊猫]提起李嘉诚这个名字,在大家伙印象里就是富豪级别,在今年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里,李嘉诚的身价已经达到了2909亿港币,连续23年登顶香港首富。
但是李嘉诚现在已经97岁了,这些身家对他来说已经是身外之物了,现在他应该最关心的就是他两个60岁的儿子。
为什么李嘉诚会对两个60岁的儿子不放心?他这两个儿子都做了什么?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李嘉诚都已经97岁的高龄了,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把年纪都已经在享儿孙福了,可是李嘉诚现在还在一线努力奋斗,或许是因为李嘉诚自己太过努力了,所以对比之下他的两个儿子就显得太过平常。
但是李嘉诚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却饱受争议,包括计划将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以及清空上海和黄药业的股权,都像是在为一个失衡的未来做着无奈的风险对冲,他一生精于计算,却似乎算漏了人性的复杂。
大儿子李泽钜曾经是父亲最完美的复刻品,他顶着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硕士的光环,21岁便加入长江实业,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还在不同部门之间轮岗,踏实地学习着公司的运作逻辑。
他很快就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利用自己加拿大国籍的身份成功主导了“万博豪园”项目,为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1989年,年仅25岁的他便被任命为长江实业集团的副主席,接班人的道路似乎一片坦途。
但是转折来了,1996年5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绑架案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悍匪张子强将他绑架,向李嘉诚勒索了高达10.38亿港元的巨额赎金,更残忍的是李泽钜在被绑期间遭受了非人对待,据说曾经被关在狭小的笼中。
这场劫难在他心中留下了永久的、无法愈合的心理阴影,从这以后,李泽钜的心态似乎就变了,从前的踌躇满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极致的内敛寡言和深入骨髓的保守,他的人生信条仿佛从“如何成功”变成了“如何不再犯错”。
这种转变深刻地烙印在了他的商业决策中,他的日常出行必须有25名保镖随行,车辆全部加装了防弹系统,在商业世界里,他同样变的很保守,倾向于已经成熟的传统行业,对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领域,他始终不敢涉足。
福布斯曾经评价他,像一只精密的钟表一样管理着公司,看着是精准无误,但恰恰缺乏了父亲那种打破常规的勇气,就连弟弟李泽楷都曾经公开批评他“保守”,最典型的例子是,他拒绝为弟弟的富卫保险上市提供担保,直接导致它的估值缩水了3成。
这种对风险的极度厌恶,追求绝对安全的策略,本身就成了新时代里最大的风险,有消息曝出李泽钜在主导抛售英国资产的过程中,因为决策失误,导致了高达4000亿港元的巨额亏损,一个追求稳妥的人反而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
与哥哥的稳重踏实截然相反,二儿子李泽楷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叛逆,他似乎毕生都在进行一场逃离父亲光环的“身份战争”,他不满父亲为他规划好的人生,渴望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商业王国。
1991年回国后,他拒绝了进入长江实业的安排,选择向父亲借款5亿港币,创办了卫星广播公司星空传媒,这之后他创立的电讯盈科,市值一度攀升至2000亿港币,顿时让他在业内声名鹊起。
他还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投资眼光,曾一度手握腾讯公司20%的股份,那时的腾讯没有像现在做的这么大,这笔投资足以证明他的远见,但是他的性格又充满了冒险与冲动,缺乏父亲那样的定力与耐心。
在互联网泡沫爆发的时候,巨大的恐慌让他做出了一个让他抱憾终身的决定,他以仅仅1260万美元的底价,恐慌性地抛售了手中所有的腾讯股份,这部分资产在今天价值约1125亿美元,增值了近万倍,他用一次豪赌式的抛售,亲手放弃了成为世界级巨富的机会。
之后他的人生仿佛陷入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循环,电讯盈科的市值从巅峰暴跌,他在东南亚的投资因为政的局动荡而血本无归,甚至他的私人飞机也曾经因为拖欠停机费,被新加坡机场扣留。
他不仅在商业决策上越来越换乱,他的个人生活也让李嘉诚很头疼,他与女星梁洛施育有3子,却始终没有给她一个名分,他的名字更多地与网红、模特出现在娱乐版面上。
这种追求自由与刺激,却缺乏了长期规划与责任感的特质贯穿了他的人生,也让他从家族的希望,逐渐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负资产”。
其实李嘉诚最初为两个儿子规划的继承路径,是一守一攻,相得益彰,他希望李泽钜能稳固公司和家族的根基,而李泽楷则能开疆拓土探索新的商业版图,但是这个完美的设想,最终被两个走向极端的儿子彻底打破了。
李泽钜的过度保守让庞大的商业帝国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风口,陷入了增长停滞的困境,而李泽楷的过度冒进,则不断地损耗着家族积累下的资本与声誉,这种家族内部的继承困局,很快便外溢为一场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面对这种停滞和崩盘并存的局面,97岁的李嘉诚不得不亲自下场,进行最后一搏。
他抛售巴拿马港口90%的股权,套现了1380亿元,计划出售43个港口给贝莱德集团,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了国内巨大的争议,他被质疑“商人没有祖国”,甚至遭到港澳办和《大公报》的点名批评,曾经的“爱国企业家”形象受到重创。
外界或许无法理解,但这些看似无情的商业决策,更像是一位年迈家长在确认两个儿子都无法驾驭这个复杂帝国后,被迫采取的资产保全方式,他正在将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资产,转化为更易于分割和管理的现金,这或许是他能为后代做的最后保障。
李嘉诚可以把公司、财富、人脉毫无保留地传给儿子,但有一种最核心的东西却永远无法被继承,那就是他本人在无数次关键抉择中,那种“打破常规的勇气”与“如履薄冰的谨慎”之间精妙的平衡感,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