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不起早,特朗普真能结束俄乌战争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07:25 2

摘要:这些导弹预计将在六周内运抵乌克兰。此次军事援助总金额为8.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由欧洲国家提供。

据《参考消息》8月24日消息:美批准对乌出售3000余枚ERAM导弹 援乌军备升级!美国政府本周早些时候批准向基辅出售3300枚“增程攻击弹药”系统(ERAM)。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些导弹预计将在六周内运抵乌克兰。此次军事援助总金额为8.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由欧洲国家提供。

ERAM导弹的射程为150-280英里(约合240-450公里),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需要获得五角大楼的批准才能在作战行动中使用这些导弹。

也就是说,美国提供这批导弹,由北约出钱购买,间接支援乌克兰。美却可以从中获利。

利益、利益,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特朗普积极斡旋、亲自下场子谈判是为了自己和美国利益,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援助也是为了利益。

特朗普在竞选中就曾承诺:他上任一天就结束俄乌军事冲突,那是为了给自己拉选票,的确也欺骗了不少美国选民。

现在,他又高调斡旋是为了能获诺贝尔和平奖得分,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在国内增信。

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援助,提高谈判的砝码,同样也是为了利益。

如果美国真正地想结束俄乌战争,还用搞这种花活吗?只要美国彻底停止对乌克兰提供一切援助包括资金、武器弹药和军事情报,及断掉星链就行了。

但是,美国并没有这样做,他也不会这样做。而是装模作样地还要谈判,复杂的问题想通过一次两次简单地谈判就能解决吗?

如果没有战争,美国如何显示他的伟大?如果没有战争,美国还如何从中获利?帝国主义存在一天,世界上的战争就不会结束。

再看看特朗普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不是显得很矛盾?

这一次,特朗普的斡旋,一方面,他高调宣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展开"结束战争的秘密谈判";另一方面,美国国防部却于7月22日批准通过北约机制向乌克兰交付3300套"增程攻击弹药系统"(ERAM)。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背后,实则隐藏着深刻的地缘政治算计和国内政治博弈。

在和普京的谈判中,特朗普显得很倾向普京,表现出“用土地换和平”的允诺,而实际上又提供给乌方其射程可以覆盖俄所占地区的导弹,啥意思?

分析有关资料,特朗普的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双轨策略的表象与实质的体现

根据五角大楼披露的军售细节,这批价值23亿美元的ERAM系统射程达150公里,可精准打击俄军纵深指挥所和后勤枢纽。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能与乌军现有美制火炮兼容,预计首批800套将于2025年底前交付。军事专家分析,这种武器将显著提升乌军反攻能力,特别是在哈尔科夫方向的防御作战中形成威慑。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军售消息公布前48小时,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向媒体透露:"我与普京总统保持着特殊沟通渠道,战争必须在本届政府任内结束。"

特朗普的空头支票已经开出不少了,人们也习惯了,没有多少再当一回事了。

这种"左手和谈、右手军援"的并行策略,本质上延续了特朗普2016年竞选时提出的"以实力促和平"理念。

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增强乌克兰的战场优势,迫使俄罗斯回到符合西方利益的谈判桌前。

北约军事委员会曝光的内部评估报告显示,俄军目前在顿巴斯地区每日弹药消耗量已降至2024年峰值的60%,暴露出持续作战能力下降的迹象。特朗普团队显然试图利用这种战场态势变化,构建"武装施压+外交突破"的组合拳。

第二,特朗普这样干,也有基于国内政治多重考量的因素

2025年夏季的美国政治生态为这种策略提供了温床。随着大选周期临近,特朗普需要同时应对三个关键选民群体:

一是传统共和党建制派要求展现对俄强硬姿态;都是有实权的人物,得罪不起。

二是福音派选民关注其兑现"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这些人占人口大多数,是老特的主要票源。

三是军工复合体则期待维持军火订单。这才是最实质的东西,没有他们的支持,你老特靠啥执政?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7月13日在布鲁塞尔的讲话颇具深意:"盟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因政治周期改变。"这番话既是对欧洲盟友的安抚,也暗示美国战略的连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ERAM系统的交付采用"北约标准化流程",刻意淡化特朗普个人色彩。

五角大楼简报显示,军售资金来自国会2024年批准的"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剩余款项,无需重新申请拨款。这种制度性安排既规避了政治风险,又确保了战略弹性。

民主党参议员里德对此的评论一针见血:"这是把和平鸽和导弹装进同一个快递箱。"

特朗普需要玩好国内的平衡,说起来他也不容易。

第三,这也是地缘战略的深层博弈

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透露,普京在7月非正式会晤中曾提出"冻结冲突"方案,即以当前接触线为界设立非军事区。意思很明确,我占领的就是我的。再让我吐出来,没门儿。

但特朗普团队坚持要求包含"克里米亚国际地位讨论"条款,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分析认为,ERAM系统的部署将改变赫尔松-扎波罗热一线的力量平衡,为西方创造更有利的谈判筹码。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跟踪研究显示,俄军近期在别尔哥罗德地区集结了3个S-400防空营,明显是针对ERAM威胁的预防性部署。

这种动态印证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的判断:"武器升级正在重塑谈判桌上的权力结构。"

德国总理肖尔茨7月下旬突访基辅时,特别考察了乌军美制武器维护中心,其表态"防御性武器不构成挑衅"。实则是对特朗普策略的变相背书。

第四,特朗普不得不面对历史镜鉴与现实困境

回望2018年特朗普与金正恩的"火箭炮外交",当下对乌军援与和谈并进的策略似曾相识。

但基辅政治学者指出关键差异:乌克兰拥有完备的西方式决策体系,不像朝鲜可凭领导人意志迅速转向。

乌总统办公室流出的工作备忘录显示,泽连斯基团队将ERAM视为"防止谈判破裂的保险",坚持要求获得足够装备后才愿考虑领土上的妥协。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兵棋推演则预示更复杂的前景:ERAM可能刺激俄军采取"有限核威慑"措施。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波波夫8月初的讲话中,首次将ERAM系统与"战术核武器使用红线"相关联。

这种升级态势使得特朗普的"双轨策略"如同在钢丝上跳舞——既要在军事实力上压制俄罗斯,又要避免触发全面对抗。

第五,未来走向的几种可能

多方信息源交叉验证显示,真正的转折点可能在2025年冬季。

北约规划部门正在准备三套应对方案:

一是若俄乌启动实质性谈判,将放缓军援节奏;

二是若战事持续,则启动F-16战机移交程序;

三是若出现核威胁迹象,将激活《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磋商机制。即: 北约 成员国在面临共同安全威胁时启动的协商机制。当任何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北约将召开紧急磋商,并可能采取联合行动。

美国国务院乌克兰问题特别代表沃尔克近日密访基辅、莫斯科和布鲁塞尔,被观察家视为协调立场的"静默外交"。

基辅独立广场上的抗议标语或许道破天机:"我们需要能打赢的武器,更需要能结束战争的智慧。"

特朗普团队的矛盾举动,本质上反映了当代国际冲突解决的困境,当军事手段与政治目标深度绑定,任何决策都注定是利弊交织的复合体。

有人预测:随着ERAM系统逐步部署到位,未来六个月或将见证这场21世纪欧洲最大地缘危机的重要转折。

在我看来,还是中方那句话击中要害: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随着ERAM系统逐步部署到位,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

来源:其臣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