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Appfigures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自 2023 年 5 月上线以来,ChatGPT 移动应用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全球消费者支出已累计达到 20 亿美元。这一数字约为其竞争对手(包括 Claude、Copilot 和 Grok)移
ChatGPT 移动应用累计收入 20 亿美元,今年同比增长 673%
近日,Appfigures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自 2023 年 5 月上线以来,ChatGPT 移动应用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全球消费者支出已累计达到 20 亿美元。这一数字约为其竞争对手(包括 Claude、Copilot 和 Grok)移动端总收入的 30 倍。仅 2025 年前七个月,ChatGPT 移动端收入就高达 13.5 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 673%,月均收入约为 1.93 亿美元,远超 2024 年的 2500 万美元。
在用户下载量方面,2025 年 ChatGPT 应用已被下载 3.18 亿次,是去年同期的 2.8 倍。迄今为止,全球总下载量估算为 6.9 亿次。其中,印度以 13.7% 的比例成为下载量最高的市场,美国则占据 10.3%。不过,在消费能力上,美国用户贡献了近 40% 的总收入,单次下载平均支出达 10 美元,德国以 5.3% 位居第二。
报告还指出,ChatGPT 在全球单次下载收入方面遥遥领先,平均每次下载收入为 2.91 美元,远高于 Claude 的 2.55 美元、Grok 的 0.75 美元和 Copilot 的 0.28 美元。相比之下,Grok 由于较晚推出独立移动应用,整体收入表现落后,2025 年迄今仅实现 2560 万美元移动端收入,仅为 ChatGPT 的 1.9%。
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 ChatGPT 在全球移动 AI 助手市场的强劲表现,也为行业竞争格局提供了新的参考。尽管其他平台仍在追赶,ChatGPT 的领先优势已十分显著。
CoreWeave 投资者抛售逾 10 亿美元股票,股价剧烈波动
AI 数据中心公司 CoreWeave 在 IPO 解禁期结束后,迎来了大规模投资者抛售潮。8 月 15 日晚,超过 80% 的 Class A 股解禁,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行组织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股票大宗交易。公司董事 Jack Cogen 亦出售了市值约 3 亿美元的股份。消息人士透露,单笔交易规模高达 600 万至 800 万股,银行方面对卖方数量之多感到意外。
受解禁及公司二季度亏损超预期影响,CoreWeave 股价在两日内暴跌约 35%,截至周五中午,股价维持在每股 100 美元左右,较 6 月高点下跌逾 46%。此前,CoreWeave 股价自 3 月 IPO 后一度飙升 300% 至 183 美元,但近期因高负债、客户集中度及收购 Core Scientific 的争议等问题引发市场担忧。
尽管短期内股价承压,部分分析师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认为随着更多可流通股释放,未来投资者有更多入场机会。公司最新财报显示,2025 年收入指引上调至 51.5 亿至 53.5 亿美元,但二季度运营支出同比激增至 12 亿美元,净亏损扩大。数据显示,近半数可流通股份被做空,反映市场对股价进一步下跌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作为最大技术合作伙伴之一,持股约 6%,并在解禁前略有增持,显示部分战略投资者仍对 CoreWeave 业务前景保持信心。
软银斥资 20 亿美元入股英特尔,成为第五大股东
8 月 18 日,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与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正式宣布达成证券购买协议,软银将以每股 23 美元的价格,投资 20 亿美元购买英特尔普通股。这一交易约占英特尔流通股的 2%,使软银成为英特尔第五大股东。
英特尔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被竞争对手如英伟达(Nvidia)所超越,股价曾在去年暴跌 60%,但今年已回升 18%。此次软银的投资不仅为英特尔注入急需的现金,也被视为对其重建产业地位和推动美国本土芯片制造的有力支持。英特尔新任 CEO 陈立武(Lip-Bu Tan)表示,自己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对软银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
软银近年来积极布局全球芯片与 AI 产业,除持有芯片设计公司 Arm 的多数股权外,近期还宣布收购 Ampere Computing,并参与美国政府主导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孙正义表示,半导体是各行各业的基础,软银相信美国先进制造能力将持续扩展,而英特尔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尽管 20 亿美元在当前半导体建厂动辄数百亿美元的背景下并非巨额,但这笔投资被视为对英特尔未来发展的信心投票。美国政府也在考虑通过芯片法案资金转为股权,进一步支持英特尔,助力其成为与台积电等国际巨头竞争的本土力量。
Grammarly 推出九大 AI 写作助手,产品界面全面升级
近日,知名 AI 写作与校对平台 Grammarly 宣布推出九款专为学生和职场人士设计的 AI 写作助手,并对产品界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些写作助手集成在全新的 Grammarly Docs 写作平台中,能够在用户写作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智能辅助,旨在帮助用户提升写作质量、效率与职业竞争力。
此次上线的 AI 写作助手涵盖了读者反应预测、智能改写、自动评分、专家审阅、引用查找、校对、AI 检测和查重等功能。例如,AI Grader 可根据上传的评分标准和课程信息,结合公开的教师资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并预测成绩。Citation Finder 能自动检索相关资料并生成规范引用,帮助学生提升学术诚信。Reader Reactions 可模拟不同读者角色,预测文本可能引发的疑问与误解,优化表达效果。Proofreader 则像个人写作伙伴一样,针对结构、逻辑和风格提出修改建议。
Grammarly 还首次将 AI 助手定位于教育场景,帮助学生在使用 AI 的同时,提升真实写作能力和 AI 素养。根据公司最新调查,当前仅有 18% 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 AI 专业能力,而超过三分之二的雇主表示未来招聘将看重 AI 技能。Grammarly 希望通过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在学业和未来职场中实现双重成长。
对于职场人士,AI 写作助手也能在写邮件、撰写报告、制定市场方案等场景中,提供针对性建议,提升沟通效率并保持个人风格。同时,AI 检测和查重功能为用户内容的原创性和真实性保驾护航。
此次发布的功能已在 Grammarly Free 和 Grammarly Pro 版本上线,部分 AI 检测和查重助手暂时仅向 Pro 用户开放,企业和教育版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陆续推出。Grammarly 表示,未来这些智能助手将逐步覆盖其支持的 50 万余款应用和网站,为全球用户带来全方位的写作支持。
Databricks 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突破 1000 亿美元
8 月 20 日消息,全球领先的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公司 Databricks 正在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高达 1000 亿美元。此次融资规模约为 10 亿美元,远超预期,显示出资本市场对 AI 及数据融合的高度信心。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参与本轮融资,包括 Thrive Capital、Insight Partners 和 WCM Investment Management,部分老股东如 Andreessen Horowitz 也将继续加码支持。
Databricks 此次融资距离今年年初的上一轮 100 亿美元融资仅过去七个月,估值较去年底的 620 亿美元增长了 61%。公司表示,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 AI 战略落地,重点投入于面向 AI 智能代理的新型数据库 Lakebase 以及 AI 代理平台 Agent Bricks 的研发与推广。Lakebase 基于开源数据库 Postgres,具备企业级性能,支持开发者快速构建和部署 AI 相关应用。Databricks CEO Ali Ghodsi 强调,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数据库由智能代理自动创建,未来数据库市场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除了技术创新,Databricks 也计划利用新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扩充团队,积极参与 AI 人才争夺战。公司目前员工规模接近 9000 人,预计年底前将新增 3000 名员工。与此同时,Databricks 通过与微软、Google Cloud、SAP、Palantir 等科技巨头建立合作,不断扩展生态圈,目前已拥有超过 1.5 万家企业客户,年化收入达到 37 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 50%。
面对外界关于上市的关注,Databricks 表示暂不急于 IPO,将继续保持灵活的私募融资策略,把握 AI 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机遇。Ghodsi 甚至表示,Databricks 有望成为市值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但公司还有诸多工作要完成,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DeepSeek 低调发布 V3.1 模型,提升上下文窗口
8 月 19 日晚些时候,DeepSeek 低调发布了其最新力作——DeepSeek V3.1。这一拥有 6850 亿参数的开源大模型在 Hugging Face 平台上线,支持 BF16、F8_E4M3 和 F32 等多种张量格式,且具备高达 128K 的超长上下文窗口,能够处理相当于 400 页书籍的信息量。官方称,该模型集成了聊天、推理和代码能力,成为企业级 AI 工作负载的通用解决方案。
据测试,DeepSeek V3.1 在 Aider 编程基准测试中取得了 71.6% 的高分,性能已接近甚至媲美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美国顶尖闭源模型,但推理成本却低至每个任务约 1.01 美元,仅为同类闭源模型的七十分之一。模型一经上线,便在全球 AI 社区引发热议,研究者和开发者纷纷下载测试,给予高度评价。
DeepSeek 官方在社交媒体上强调,V3.1 并非全新架构,而是在 V3 基础上的全面升级,重点提升了上下文长度和响应速度。尽管目前缺乏完整的模型文档和详细的对齐说明,但社区已发现该模型内嵌有特殊 token,具备实时检索和内部推理能力,显示出其在混合架构上的创新突破。
OpenAI 推出 ChatGPT Go 低价订阅计划,月费不到 5 美元
OpenAI 于 8 月 19 日正式在印度推出 ChatGPT Go 订阅计划,月费仅为 399 卢比(约合 4.6 美元),成为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实惠的付费选项。此举旨在进一步拓展 OpenAI 在全球第二大用户市场的影响力,并满足印度用户对低价 AI 服务的需求。
ChatGPT Go 计划目前仅限印度用户订阅,未来有望扩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免费版,Go 计划允许用户发送和生成的消息及图片数量提升至免费用户的 10 倍,同时支持更快的响应速度。订阅用户还可享受 GPT-5 模型的扩展使用权、更丰富的图片生成、文件上传和高级数据分析功能,并拥有更长的对话记忆,实现更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此外,用户可通过本地支付方式 UPI 或信用卡完成订阅,方便快捷。
据 OpenAI 官方介绍,Go 计划包含所有免费版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高级服务,例如更长的上下文窗口、项目和任务管理以及自定义 GPT 工具的访问权限。需要注意的是,API 使用不包含在 Go 计划中,需另行付费。
此前,OpenAI 的 Plus 计划在印度定价为 1,999 卢比/月,而 Pro 计划则高达 19,900 卢比/月。此次推出的 Go 计划极大降低了用户的入门门槛,有望推动更多印度用户选择付费订阅,进一步提升 ChatGPT 在印度市场的普及度和活跃度。OpenAI 表示,将根据印度用户的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并计划未来向更多地区开放 Go 计划。
投资者需求强劲,Anthropic 拟融资 100 亿美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正在洽谈新一轮高达 100 亿美元的融资,远超此前市场预期,成为 AI 创业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之一。知情人士透露,此轮融资由 Iconiq Capital 领投,TPG、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Spark Capital 和 Menlo Ventures 等投资机构有望参与。此外,Anthropic 还与卡塔尔投资局和新加坡主权基金 GIC 就参投事宜进行了沟通。
此前有消息称,Anthropic 计划以 1700 亿美元估值融资 50 亿美元,但随着市场热情高涨,融资规模翻倍。此次融资金额大幅提升,主要源于投资者需求强劲。
新一轮融资将助力 Anthropic 加速模型研发、扩展基础设施并推动全球化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今年早些时候,Anthropic 曾以 615 亿美元估值完成 35 亿美元融资。此次若融资顺利完成,公司估值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Anthropic 的 Claude 生成式 AI 服务已在开发者群体中广受欢迎,特别是在代码生成、调试和自动化工作流等场景表现突出。
Meta 与 Google 达成 6 年 100 亿美元云计算合作
Meta 近日与 Google 达成一项为期六年、价值至少 100 亿美元的云计算合作协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也是 Meta 首次与 Google 签订如此规模的云基础设施合同。根据协议,Meta 将使用 Google Cloud 的服务器和存储资源,以加速其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的上线。
此前,Meta 主要依赖 AWS 和微软 Azure 提供云基础设施,但随着人工智能需求激增,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大云计算投入。Meta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承诺将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 AI 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让每位 AI 研究员都能获得更强的算力支持。虽然 Meta 拥有超过二十个自建数据中心,并在积极扩建,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一个 400 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但部分新项目尚需数年才能投入使用。
此次合作也是 Google Cloud 首次成为 Meta 的主要云服务提供商。早在 2023 年,Google Cloud 就已通过 Vertex AI 平台分发 Meta 的开源 AI 模型 Llama,方便开发者应用和开发相关产品。分析人士指出,这项多年的合作不仅验证了 Google Cloud 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也将助力 Meta 推进 Llama 模型在推理、搜索、代码生成和实时翻译等领域的能力提升。
Google 已确认此次合作,但未作进一步评论,Meta 则拒绝置评。此次协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正变得愈发激烈。
智谱联手阿里云,推出全平台通用 AI Agent
AI 独角兽企业智谱近日联合阿里云正式发布新一代通用 AI Agent,面向安卓、iOS 及网页端用户免费开放。该产品以“AutoGLM”为核心,突破传统 AI 仅限对话或信息检索的局限,实现了从“能说”到“能做”的质变,让每一部手机都能拥有全能的智能代理助手。
AutoGLM 2.0 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直接下达指令,无需频繁切换应用,即可完成订酒店、点外卖、生成视频、处理文档等生活与办公场景中的复杂任务。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生活助手”或“办公助手”模式,AI 能自动规划并执行多步操作,甚至在云端异步完成任务,不占用本地设备资源,真正实现 24 小时无干扰智能代理。
此次合作由阿里云提供强大云计算平台支持,AutoGLM 以智谱自研的 GLM-4.5、GLM-4.5V 等国产大模型为基础,具备推理、编码、多模态等全能能力,并在设备操作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 ChatGPT Agent、UI-TARS-1.5 等国际主流产品。AutoGLM 的 API 也已向开发者开放,未来将支持智能眼镜、家电等多类硬件,推动 AI 能力融入物理世界。
当前,国际竞争对手因地缘因素逐渐退出中国市场,智谱等本土企业正借此窗口期快速扩展用户基础,采用免费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为后续商业化和生态布局打下坚实基础。智谱已累计融资超 100 亿元人民币,并计划于 2026 年上市,显示出强劲的资本与技术实力。
谷歌发布 Pixel 10 系列,AI 功能与硬件全面升级
8 月 21 日,谷歌在纽约“Made by Google”年度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手机 Pixel 10 系列,包括 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 及第三代折叠机 Pixel 10 Pro Fold,同步亮相的还有新款智能手表 Pixel Watch 4 和无线耳机 Pixel Buds 2a。此次新品在处理器、相机、充电及 AI 功能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Pixel 10 系列首次采用由台积电代工的 3 纳米 Tensor G5 芯片,运算效率提升,AI 任务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标志着谷歌自研芯片进入新阶段。外观方面,延续标志性的“相机板”设计,机身更为一体化,边框材质升级为航太级铝合金。全系支持 Pixelsnap 磁吸功能,兼容 Qi2 无线充电与多种磁性配件,无线充电速度最高可达 25W。
拍摄能力方面,Pixel 10 标准版首次搭载三摄系统,包括 4800 万像素广角、超广角及 5 倍望远镜头,支持最高 20 倍超解析变焦。Pro 版本则升级至 5000 万像素主摄,支持更强的光学防震和 8K 录影,望远镜头最高可达 100 倍变焦。折叠机 Pixel 10 Pro Fold 则成为全球首款达到 IP68 防尘防水标准的可折叠手机,外屏增至 6.4 英寸,内屏为 8 英寸,续航力突破 30 小时。
AI 功能是本次发布的核心亮点。新一代 Gemini 人工智能助手全面集成至设备,推出 Magic Cue 主动式 AI 助手,可在 Gmail、日历、信息等应用中实时提供情境建议,自动显示航班详情、餐厅推荐等个性化信息。Camera Coach 摄影助手、语音实时翻译、Pixel Journal 日志应用等也均由AI驱动,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新款 Pixel Watch 4 采用更圆顶的屏幕设计,显示面积提升 10%,续航最长达 40 小时,并加入手势唤醒 Gemini 助手功能。Pixel Buds 2a 主打主动降噪与 AI 音频处理,是至今最轻巧的入门级无线耳机。
定价方面,Pixel 10 起售价 799 美元,Pixel 10 Pro 为 999 美元,Pixel 10 Pro XL 为 1199 美元,折叠机 Pixel 10 Pro Fold 为 1799 美元。新品即日起开放预购,预计 8 月 28 日正式上市,折叠机则于 10 月 9 日开售。
此次 Pixel 10 系列的发布,展示了谷歌在 AI 与硬件领域的创新实力,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商务合作 | 投稿 | 寻求免费曝光 :
来源:前方智能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