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两人越吵越激烈。桂琴咒骂四娘:“羊肉贴不到狗肉上,我贴不上,你儿子也好不到哪儿去,你别指望他给你养老了。最后你们俩就是一对咕噜棒子。”
四娘的精神病本已痊愈,没想到和她的养女桂琴一顿争吵,又被气犯了。
都说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两人越吵越激烈。桂琴咒骂四娘:“羊肉贴不到狗肉上,我贴不上,你儿子也好不到哪儿去,你别指望他给你养老了。最后你们俩就是一对咕噜棒子。”
农村咒骂孤寡老人,爱说老咕噜棒子。就是说他们无儿无女,凄凉去世的意思。
这话多恶毒啊!大哥大姐都听不懂,四娘一下子哭了,骂她:“白养你这些年,你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当初就该把你冻死在外边,不该收留你。”
桂琴小时候是姐妹里脾气最倔、长得又最丑的,村里都没人要她,大队书记动员四娘和四大爷收养她。
那时父亲也说过,11岁的孩子啥都懂了,即使有恶习也很难改正。
她没人要,呆在村社里也不是事,四大爷心一软就收养了她。
桂琴听四娘这么骂她,就说:“我不用你的钱了,你留着去精神病院看你的疯病吧,你的疯病就是作孽得的。有正用的钱你不花,早晚把钱折腾没了,你就舒心了。”
四娘一听“精神病”三个字,一下子气急攻心,骂她:“你有钱才花到精神病院去,你别笑别人的短处,你早晚也会受精神病的折磨。”
大姐见她俩吵得不可开交,就出去把姥姥拽进屋来。姥姥进屋劝解她们消消气,孩子在跟前呢,这么骂谁也得不到好处。
桂琴边往外走还边继续骂四娘。
桂琴咒骂四娘:“我是好人,你是疯子一个,早晚在精神病院被疯子打死。让你有钱不花,留着下崽,都送精神病院去陪葬。”
四娘气得说不出话来,一头栽倒地上,口吐白沫。
姥姥抱着四娘的头掐她人中,旁边院子大舅妈的母亲过来看热闹,也帮着给四娘揉手腕儿。
四娘慢慢苏醒过来,她脸色惨白,双眼发直,谁跟她说话她都像听不见一样。
大姐去村社里找四大爷,没找到,就到小学校去找母亲。
母亲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一听大姐说四娘抽了,就赶紧跑回家。
母亲回来的时候,见四娘在炕边坐着,双眼发直,一句话也不说。
四大爷回来了,他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四大爷红了眼眶,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四大爷给四娘吃了精神病院开的那些药,让四娘到炕上躺着睡觉。
母亲做好了饭,想叫四娘起来吃饭,四大爷没让,说让她睡吧。
四娘这一觉就睡到第二天下午。
四娘醒了之后穿鞋下地,嘴上唠唠叨叨,眼睛直勾勾的,谁见了都觉得害怕。
父亲和四大爷一商量,就又把她送去了北安精神病院。
这一住院,四娘就成了精神病院的常客,四娘到精神病院就和常人无异,可是出院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就又会犯病。
等我记事的时候,四娘已经有精神病了,不过因为我一记事她就有精神病,而且她犯病也不吓人,就是出去走,或者自言自语,也不耽误干活,所以我对她的精神病跟本不在意。
村子里的人,尊敬她的叫一声四嫂、四婶,对她不在意的就叫她疯子。四娘对这个称呼也满不在乎。
桂琴在齐市治好了病,生了第一个女儿,就是和我同岁的狗不瞧。我俩那时根本不知道四娘若不是因为她妈,疯病早彻底康复了。
桂琴这一能生,就放开了生,一气儿生了5个女儿,一个儿子。她后生的两个孩子赶上计划生育了,但她东躲西藏的依然坚持又生了两个女儿。
桂琴的公婆后来带着子女都搬去辽宁老家了。
当时桂琴姐夫大哥和他的三弟四弟五弟都结婚成家了,但是父母到辽宁后先后把子女都带回了老家,对桂琴夫妻俩却是不闻不问。
那些年桂琴总骂公婆偏心其他儿女,只要见了老人的面就赌气冒烟的甩脸色,对婆家兄弟姐妹也是爱搭不理,所以老人不得意她,兄弟姐妹也不待见她。
桂琴姐夫性格老实,从不多言多语,而且特别能干活,即使冬天农闲了,村民们开始猫冬了,他也不歇着,去山上拉木头挣钱,家里大事小情全凭桂琴姐做主。
桂琴公婆看不上她,连带这个儿子也不要了。
桂琴和姐夫在村里只有四大爷、四娘我们这些亲人,她虽然伤害了四娘,但是她若是有事儿,仍然去找四娘。
父亲说她就是没文化,不知道感恩。母亲说有无文化和心地善良没多大关系。
桂琴五个女儿中最漂亮的三丫头,后来因为和邻居家的男孩处对象,双方父母反对,得了精神病。
桂琴夫妻给女儿送去北安精神病院,治好回家后,他俩着急给女儿找对象。
那时狗不瞧和她二妹都投奔辽宁爷爷家,在辽宁成家了。
桂琴把女儿嫁去了八里地外的一个单身的穷人。骗人家说,只要你娶了我的女儿,生了孩子以后给你两头奶牛。
男人信以为真,一心想翻身脱离苦日子,见三丫头长得又好看,疯病也好了,就满心欢喜的娶了三丫头。
两人结婚一年多以后,三丫头生了个儿子。姑爷来岳父家要奶牛。桂琴姐又矢口否认,说不是现在给你,等以后孩子大了,上学用钱的时候再给你奶牛。
三丫头女婿说不过岳母,气得不行回到家后,找茬揍了三丫头一顿。
从那以后三丫头女婿只要气儿不顺,就打三丫头,三丫头不久后又犯了疯病。
三丫头犯病以后,男人对她更不好了,只是自己穷找不到媳妇儿,不得不和她过日子。可是三丫头犯起疯病,根本不懂的日子过,就知道抱着孩子回娘家。
三丫头的家到桂琴姐家八里地,她长年累月的奔走,认识这个道,经常循环往复的奔走在娘家自己家的路上。
桂琴心疼女儿,但是更舍不得奶牛。她说:“我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儿子。”
有一年我们回农村老家。桂琴一个人在地里干活,面容苍老憔悴。邻居说三丫头的孩子已经13岁了,没上过学,一个大字不识,就是和他妈天天回姥姥家。
儿子媳妇跑了,儿子也拖累她。儿子光棍儿,她寡居,小孙女年幼,她疲惫不堪。见我父母来看她,她激动的眼含热泪。
她跟前儿只有一个光棍儿子和有精神病的女儿,都拖儿带女,她是主心骨。其他的女儿都在辽宁成家了,想让她去辽宁养老,她又丢不下这疯女儿和不着调的儿子。
她当年对四娘不好,后来她的儿女也让她受尽了苦楚,这也是她年轻时对养父母冷漠得到的报应。
人生几十年,年轻不做亏心事,到老也问心无愧。她当年自私自利,根本没想到自己后来会结局凄凉。#秋日领花茶#
来源:吃不月半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