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海自尽的辛亥大文豪 — 陈天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7:15 2

摘要: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学习,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后曾到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公费生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参加了留日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

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学习,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后曾到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公费生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参加了留日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回国准备参加华兴会发起的长沙起义,事泄失败而返回日本,1905年8月任中国同盟会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任《民报》编辑,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为唤醒同胞,12月8日于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跳海自杀。陈天华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部宣传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成为辛亥革命宣传的奠基之作。

陈天华1875年3月6日生于湖南新化一个贫寒的塾师家庭,5岁随父识字,9岁便熟读《左传》,他酷爱民间弹唱之词、小说,熟读《西游记》,《封神榜》等书。陈天华自幼在农村环境中成长,深刻体会到民间疾苦,对清廷的腐败持批判态度,少年时期便树立了光复汉族的理想。

《左传》

1895年陈天华随父亲迁居新化县城,开始以提篮小卖为生,同时常前往资江书院旁听课程,因其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族人资助进入书院学习,他整日整夜地研读《二十四史》,对中国古代典籍有了深入了解,并对民族危机表现出深刻忧虑。

《二十四史》

1898年陈天华考入新化实学堂,此时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他受到积极影响,在一次作文中,他表达了自己立功边疆或参与国政的志向,得到教习的高度赞赏。在校期间,陈天华广泛阅读新学报刊。

1900年陈天华前往长沙入求实书院就读,成绩优异,品德与文章均受到好评,一位有名望的地方官员看重其才华,欲将女儿许配给他,但陈天华以国家未安为由婉拒。

1902年底湖南巡抚下令选拔留学日本和师范馆生的考试,陈天华参加考试,最终被省城师范馆录取,随后又被选为留日公费生。

1903年3月3日陈天华一行50人(包括自费生)乘船从长沙港出发,27日抵达东京,进入宏文学院师范科学习。随后,留日学生展开了反对沙俄侵占中国东北领土的拒俄运动,4月29日陈天华参与了留日学生在东京神田锦辉馆举行的拒俄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他还报名参加了拒俄义勇队,每日进行军事训练,后因参加者均为留日学生,该队伍更名为“学生军”,后又被迫改为“军国民教育会”。陈天华是该会的重要成员,该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

在此期间,陈天华在日本向湖南同胞发布了《敬告湖南人》的公开信,号召拒俄和爱国救亡。后来,军国民教育会计划派遣“运动员”回国策动反清革命,陈天华自愿成为“运动员”,但因故未能成行。

拒俄运动受到清政府的镇压后,陈天华从1903年初夏至仲秋撰写了通俗读物《猛回头》和《警世钟》。

陈天华著作

这两本书陈述了民族危亡的局势,旨在唤醒国人反抗外敌入侵和反清革命。其中,《猛回头》初版印行5000部,很快售罄。10月沙俄增调兵力侵入中国东北,陈天华对此极为愤怒,他“啮指血作书数通,寄示湘人,要求湘人预备死战”。

《猛回头》

《警世钟》

1903年11月4日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人在长沙召开了华兴会的筹备会议,得知此消息后,陈天华受到鼓舞,于12月独自返回湖南,协助黄兴等人开展革命活动,他深入社会底层,与劳动大众探讨救国议题。其著作《猛回头》及《现世政见之评诀》在湘、赣等地广泛流传。

黄兴

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陈天华加入该组织,并参与长沙起义的策划工作,他在《俚语日报》上发表反清革命的文章,但因湖南反动官绅的构陷而面临被捕的风险。在友人的建议下,陈天华于4月再次前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

暑假期间,由于华兴会长沙起义日期临近,陈天华毅然回国,与姚宏业一同前往江西,试图游说巡防营统领廖名缙响应起义。9月24日(农历8月15日中秋节)浏阳普迹市召开牛马交易大会,哥老会计划借此机会举行开堂拜盟仪式,黄兴决定在此举行起义的相关仪式,陈天华等人秘密与马福益及其下属进行了面谈。

尽管此次大会声势浩大,但长沙起义因叛徒告密而失败,黄兴等人逃往上海,陈天华也随后转赴上海。11月7日黄兴、陈天华等40余人在上海召开会议,计划在鄂、宁发动新的起义,然而,由于万福华刺王之春事件的影响,黄兴等13人被捕入狱,起义计划被迫搁浅,陈天华心情沉重,但拒绝了出逃的建议,后在友人的劝说下才东渡日本。

在日本期间,陈天华因反清革命受挫而情绪低落,在结识梁启超后,他一度有过向清廷请愿立宪的想法,并发表了《要求救亡意见书》,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黄兴、宋教仁等人的反对。此后,在华兴会主要领导人的帮助下,陈天华放弃了改良的幻想,重新振作起来,协助宋教仁等人筹备创办杂志。

1905年陈天华连续撰写多篇论文,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7月28日他与孙中山会晤,并支持孙中山关于各革命团体联合的主张。

孙中山

1905年7月30日陈天华出席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议,成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并被推举为起草会章的八成员之一。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陈天华在《民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面对清政府的惶恐和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革命活动的行为,陈天华等革命者继续坚定地进行着他们的斗争。

1905年11月13日留学生发表长篇声明驳斥日本文部省的“取缔规则”,并决定全体罢课以示抗议,在这场斗争中,同盟会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一派主张罢学归国,另一派主张忍辱负重继续留学。同时,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负责人趁机引退,不肯负起领导责任。日本报界指责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日本《朝日新闻》公然丑诋留学生“放纵卑劣”。

陈天华为此深感忧虑和激愤,决定以死警醒国人,激励留学生“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他写下《绝命辞》,同时又写了一封《致留日学生总会诸干事书》,并于12月8日投水自尽,时年30岁。

来源:辛亥5000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