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毛峥伟教授AFM:新型双交联水凝胶粉末为不可压迫性出血提供快速强效止血方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6:15 1

摘要:每年因无法控制的出血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约190万,其中创伤性出血占79%,尤其是在弥漫性或不可压迫性出血情况下,传统止血材料面临巨大挑战。现有的止血剂如胶水、贴片、海绵和粉末等各有局限,如凝胶延迟、形态适应性差、机械性能不足等问题,亟需开发既能快速形成屏障又具

每年因无法控制的出血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约190万,其中创伤性出血占79%,尤其是在弥漫性或不可压迫性出血情况下,传统止血材料面临巨大挑战。现有的止血剂如胶水、贴片、海绵和粉末等各有局限,如凝胶延迟、形态适应性差、机械性能不足等问题,亟需开发既能快速形成屏障又具备强机械稳定性的新型止血材料。

近日,浙江大学毛峥伟教授、Yu Lisha和Tong Zongrui合作,提出了一种顺序双交联止血粉末,通过水合驱动静电凝胶与光触发共价交联相结合的策略,实现了对不可压迫性出血的快速、强效控制。该粉末由带负电的双键功能化聚丙烯酸(PAA-db)和带正电的聚乙烯亚胺(PEI)构成,接触生物液体后能迅速吸水并自凝胶,再经光照形成双交联水凝胶(dPAA-db/PEI),展现出优异的组织粘附性和机械强度。相关论文以“Rapid Self-Gelling Powder Forms Dual-Crosslinked Hydrogel for Robust Tissue Adhesion and 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 Control”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Guo Quanshi。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PAA-db,并经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验证了双键的成功接枝。将PAA-db与PEI按最优质量比4:6复合,经冷冻干燥与研磨制得粉末,其Zeta电位接近中性,表明二者间存在强静电作用。该粉末在10秒内即可饱和吸水,并在2秒内完成凝胶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显示,荧光标记的水凝胶在2秒内覆盖面积从50.5%扩展至85.1%,证实其极快的凝胶动力学。

图1. 带负电双键功能化聚丙烯酸(PAA-db)与带正电聚乙烯亚胺(PEI)粉末的制备示意图。接触生物液体后,PAA-db/PEI粉末通过静电作用迅速水合自凝胶,形成静电交联水凝胶(ePAA-db/PEI水凝胶);后续光照射诱导共价交联,形成双交联水凝胶(dPAA-db/PEI水凝胶)。

图2. PAA-db/PEI粉末的制备与自凝胶过程。(a)PAA-db的合成反应,DCC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b)PAA-db与PAA的核磁共振氢谱。(c)不同比例PAA-db/PEI粉末的Zeta电位。(d)PAA-db、PEI及PAA-db/PEI粉末的红外光谱。(e)PAA-db/PEI粉末的流体吸收率。(f)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ICG标记的PAA-db/PEI粉末水合凝胶过程,绿色表示粉末与水凝胶状态。

在力学性能方面,经光交联后的dPAA-db/PEI水凝胶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机械性能:储能模量从2.2 kPa提升至13.2 kPa,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均提高3倍,压缩应力在80%应变下达到193.5 kPa,远高于仅靠静电交联的ePAA-db/PEI水凝胶。这种机械强化使其能够应对持续或大出血的高压环境。

图3. PAA-db/PEI粉末衍生水凝胶的机械性能。(a)ePAA-db/PEI与dPAA-db/PEI水凝胶中双键含量测定。(b)流变学性能比较。(c–d)水体系中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强度与杨氏模量。(e–f)血液体系中相应性能。

粘附性能测试中,dPAA-db/PEI水凝胶在猪皮表面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可耐受弯曲、扭转和水流冲洗,并能悬吊离体器官。定量测试显示,其剪切强度达48.0 kPa,界面韧性为197.9 J/m²,爆破压力为282.1 mmHg,均显著优于静电交联组和商用产品(纤维蛋白胶与CELOX),且远超人体动脉压力范围,适用于动脉出血的控制。

图4. PAA-db/PEI粉末衍生水凝胶的粘附性能。(a)罗丹明B标记的dPAA-db/PEI水凝胶在猪皮上的粘附及耐弯曲、扭转、冲洗测试。(b)离体大鼠器官粘附展示。(c–k)搭接剪切、T型剥离和爆破压力测试结果与对比。

生物相容性评价表明,该材料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保持98%以上的细胞活性,溶血率仅为3.4%,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标准。大鼠皮下植入实验显示,其炎症反应与商用产品相当,未引起系统性毒性或器官损伤,具备良好的体内安全性。

图5. 体外与体内生物相容性评价。(a)L929细胞活死染色与CCK-8活力检测。(b)溶血率测试。(c–h)大鼠皮下植入后的组织学与免疫荧光分析。

在大鼠不可压迫性出血模型中(肝脏切口伤、穿孔伤和股动脉出血),dPAA-db/PEI粉末均能在30秒内实现止血,出血量显著降低。尤其在肝脏穿孔模型中,其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优于所有对照组,显示出在复杂出血场景中的强大应用潜力。后续的伤口愈合评估也表明,该材料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加速组织修复。

图6. 大鼠不可压迫性出血模型中的止血性能。(a–d)肝脏切口伤模型示意图、止血过程照片、止血时间与出血量。(e–h)肝脏穿孔伤模型相应结果。

总结而言,该研究通过顺序双交联策略成功开发出一种兼具快速凝胶、强机械性能和优异生物相容性的止血粉末,在不可压迫性出血模型中表现出卓越的止血效果与愈合促进能力。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将该策略拓展至其他生物可降解天然聚合物体系,并开发无光引发剂交联系统,以进一步提升其临床转化潜力。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科学思与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