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客户”到“月入10万”:一个普通销售的智能化拓客实战手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6:11 2

摘要:“我用了3个月,从月薪8000到月入10万。”上周,前同事小李在朋友圈晒出工资条时,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质疑“吹牛”,有人追问“怎么做到的”。他的回答很简单:“用对了工具,找客户不再靠运气。”

“我用了3个月,从月薪8000到月入10万。”上周,前同事小李在朋友圈晒出工资条时,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质疑“吹牛”,有人追问“怎么做到的”。他的回答很简单:“用对了工具,找客户不再靠运气。”

小李所在的团队主营企业服务软件,目标客户是中小制造业企业。过去,他们的拓客方式是“电话轰炸+陌拜”——每天打200个电话,能约到3个见面就算成功。但这种方式效率极低:80%的电话被挂断,见面的客户中60%只是“了解一下”,最终成交的不足5%。

转机出现在去年10月。公司引入了开单果,要求全员使用。小李一开始抵触:“又是自动化工具,能有什么用?”但用了两周后,他彻底改观——这款工具的“智能化”逻辑,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第一步:用AI“画”出理想客户
小李的第一步是训练开单果的AI模型。他导入了团队过去2年成交的50个客户数据,包括行业、规模、采购周期、决策链角色等。系统自动分析后,给出了高价值客户的“画像”:

行业:机械加工、电子制造

规模:年营收5000万-2亿

关键特征:近期有数字化转型预算(从财报或招标信息中抓取)、正在使用基础版ERP(通过产品试用记录分析)、决策链中CTO话语权高(从员工社交动态中分析)

基于这个画像,开单果从海量企业中筛选出200家高度匹配的潜客,比传统方式精准10倍。

第二步:用行为数据“预判”采购意向
筛选出潜客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判断他们的采购意向。小李发现,开单果的AI能实时跟踪潜客在官网、公众号、邮件中的行为,并给出“成交概率评分”。

例如,某家机械加工企业的CTO连续3天访问官网的“定制化开发”页面,下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并在邮件中询问“实施周期”。开单果自动将其评分提升至90分(满分100),并推荐“最佳沟通时机”:下载白皮书后的2小时内。

小李按照提示发起联系,第一句话就戳中痛点:“张总,我看到您下载了我们的白皮书,是不是对定制化开发有需求?我们刚帮一家类似规模的企业完成了系统上线,3个月就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30%。”客户当场约了面谈,2周后签约,合同金额58万。

第三步:用智能推荐“优化”沟通策略
更让小李惊喜的是,开单果还能根据客户类型推荐沟通策略。例如,对于“价格敏感型”客户,系统会建议强调“性价比”和“免费试用”;对于“服务导向型”客户,则推荐“7×24小时专属客服”和“定制化培训”。

“以前我靠‘感觉’判断客户类型,现在靠数据说话。”小李说,“现在我的成交率从5%提升到25%,月均新增客户从5个涨到15个,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小李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客户决策越来越谨慎的今天,靠“勤奋”和“运气”找客户的时代已经过去。智能化拓客工具,尤其是像开单果这样能“理解人性”的AI系统,正在成为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也想像小李一样实现“逆袭”,不妨从今天开始,用智能化工具重构你的拓客逻辑。毕竟,在销售这场战争中,先一步用对工具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


来源:销丽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