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在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决赛中,河北讲解员赵楠楠以《英雄背后的英雄》为题,凭借出色表现赢得全场赞誉,将一等奖的荣光镌刻在燕赵大地的红色记忆中,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展现了燕赵红色文化传播者的卓越实力。这枚沉甸甸的奖杯,不
8月21日,在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决赛中,河北讲解员赵楠楠以《英雄背后的英雄》为题,凭借出色表现赢得全场赞誉,将一等奖的荣光镌刻在燕赵大地的红色记忆中,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展现了燕赵红色文化传播者的卓越实力。这枚沉甸甸的奖杯,不仅是个人专业素养的彰显,更是河北深耕英烈褒扬工作的生动注脚,是22万燕赵英烈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回响。
褒扬英烈,政策为基固根本。河北始终将褒扬纪念工作置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以制度之力守护红色遗产、传承红色基因。从制定烈士褒扬政策制度体系到同步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从落实省、市、县三级分级管理机制到层层压实基层管护责任,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属地管护”的闭环机制。这一政策体系的扎实构建,为各地烈士纪念设施筑牢了制度保障,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烈精神的坚固堡垒。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共支持120余处烈士陵园进行提质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园容园貌、优化展陈内容,不仅为讲解员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现场,更让红色基因有了可触可感的传承载体。
传颂英烈,人才为要铸匠心。河北英烈讲解员在此次大赛中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背后是河北“以赛代训、以训促讲”培育体系的厚积薄发。从省级大赛的千锤百炼到“红色讲师库”的跟踪培养,从党史专家与播音名家的联合指导到“一人一策”的精准打磨,河北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造着红色文化传播者。他们让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有了细节温度,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瞬间有了情感厚度,更让英烈故事跨越时空直抵人心。正是这样一群“红色信使”,让冰冷的史料变成滚烫的故事,让沉睡的历史唤醒为奋进的力量。
传承英烈,创新为翼扬声威。河北从未停止让英烈精神“活起来”的探索。“穿越时空的思念”情景党课以沉浸式演绎让观众与英烈“对话”,“云祭扫”矩阵借助数字化手段让清明缅怀突破时空界限,“初心剧社”的舞台剧通过艺术再现让金方昌等烈士的铮铮誓言响彻燕赵大地。从退役军人志愿宣讲队的宣讲,到中小学生“小小讲解员”的童声讲述;从《燕赵英烈》书籍的墨香传情,到“英烈家书朗诵会”的全网共鸣,河北用“传统+现代”的传播矩阵,让英烈故事走进街头巷尾,融入日常生活。当烈士在寻亲工程中“回家”,当上亿次网络祭扫点击量凝聚成精神纽带,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山河无恙,英魂归乡”的深情守望。
英烈精神,从来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今天的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者在英烈精神中汲取开拓力量,张北坝上的风电人在红色基因里坚定绿色信念,曹妃甸港的巨轮正载着英烈的期盼驶向深蓝。从“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红色江山的英雄篇章不断续写,而英烈讲解员的讲述,正是在为英雄篇章增添新的注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赵楠楠荣获一等奖,孙倩获二等奖、田雯霄获三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对传承英烈精神的深情召唤。它召唤我们以更虔诚的姿态守护红色遗产,以更创新的方式传播英烈精神,让每一座纪念碑都成为精神坐标,每一段故事都成为信仰灯塔。在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土地上,红色的火焰必将永远燃烧,照亮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也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路。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