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的韩国,意气风发,韩流文化风靡全球,电子科技产业高歌猛进,国际社会纷纷议论“韩国模式”是否成为新标杆。韩国人觉得,自己似乎站到了亚洲的C位。
2012年的韩国,意气风发,韩流文化风靡全球,电子科技产业高歌猛进,国际社会纷纷议论“韩国模式”是否成为新标杆。韩国人觉得,自己似乎站到了亚洲的C位。
但谁能想到,仅仅五年后,中国的一项“大杀器”亮相,韩国再也不敢嚣张。国运变迁,这可不是吹牛,而是铁打的现实。
2012年,韩国人站上巅峰。那个时候,首尔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汉江夜景璀璨无比,媒体高喊“韩国新时代到了”,美国智库甚至开始讨论“韩国模式”能否取代“日本模式”。
当年,这个弹丸之地的GDP已经突破1.3万亿美元,液晶面板、造船、半导体这些产业,个个站在世界前列,甚至连“韩流”都成为了全球文化界的显学。
当年6月,美国智库“经济战略研究所”召开了一场经济研讨会,主题直白到令人窒息:“韩国第一?”这不是玩笑,而是一本正经的讨论。
有人当场提议,要不干脆写本书,叫《韩国第一》,这是在借鉴1979年傅高义写的《日本第一》。
毕竟韩国经济增长率依旧保持在3%以上,而欧洲深陷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阴影之中,只有韩国经济还能一枝独秀。
此时的韩国电子产业风头无两,三星、LG占据全球液晶电视市场近六成份额,现代汽车全球销量排名第五,造船产业更是直接压着日本和中国在全球称王。
文化方面更不用说,“江南Style”横扫全球,韩国娱乐公司净赚十亿美元,而韩剧在中国视频网站播放量动辄破亿,甚至直接催生了韩流代购、整容旅游等行业。
韩国人觉得,他们不仅是经济强国,更是“文化帝国”。如果仅仅是经济强,韩国也不会如此飘飘然。
2012年12月,朴槿惠成功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她的父亲朴正熙曾是推动“汉江奇迹”的核心人物,她上台韩国人觉得这是“奇迹延续”,甚至有媒体直言:“韩国将成为亚洲新核心。”
然而,韩国人没想到的是,2012年确实是他们的高光时刻,但同时也是他们国运的转折点。被他们瞧不起的中国,此时正进入全面升级阶段。
华为、小米正在手机市场崛起,京东方的液晶面板产能正在追赶韩国,电动车、电池、新能源产业悄然布局,而在航母舰队建设方面,一场真正的变局正在酝酿。
韩国看似一片繁华,但背后危机已经开始蔓延。
2012年,韩国人还在讨论“我们是不是亚洲的新核心”,但到了2017年,他们发现,那个原本跟在身后“学习”的中国,不知不觉间已经站在了他们的前面。
最先爆发冲突的是经济领域。2012年,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然而2017年,华为、OPPO、小米已经形成包围之势,三星的市场份额从20%以上跌到了个位数。
最要命的是,韩国半导体行业赖以生存的“代工+封测”模式,被中国企业低价竞争逼得步步后退。
京东方在2017年跃升为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宁德时代电池供应全球新能源汽车,而韩国造船业的优势则被中国船企的高效生产和低成本压制得难以喘息。
如果说经济领域的挫败让韩国人焦虑,那文化上的失利更是让他们心慌。曾经引领潮流的韩剧、K-POP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
2016年,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系统,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大量韩流明星被封杀,韩国化妆品、服装、影视产业的中国市场遭遇重创,韩企损失数十亿美元。
然而,最让韩国真正意识到“形势变了”的,是2017年4月26日那场震撼亚洲的“山东舰”下水仪式。
这一天,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全世界都在关注,而韩国军方更是紧张得不行。
航母下水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突破性的成就,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而对于韩国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在军事上“依赖美军摆出强硬姿态”。
韩国长期以来依靠美韩同盟获得安全保障,但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韩国的战略地位变得尴尬,甚至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在中美博弈中“求生存”。
从2012年到2017年,短短五年,韩国人从“亚洲新核心”变成了“战略焦虑症患者”,这场国运变迁的速度,让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
如果说“山东舰”下水让韩国震惊,那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正式入列,则让韩国军方彻底认清了现实。
这艘航母,不再是曾经的“辽宁舰”那样由旧舰改装,而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生产的国产航母。舰载机搭载更多,航母续航更长,雷达探测能力更强,综合作战能力更强。
更关键的是,山东舰的服役,意味着中国拥有了双航母编队,这种规模和作战能力,已经让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感到压力。
韩国军方对此反应迅速,2019年底,韩国国防部调整国防战略,对中国的态度明显变得谨慎。
过去,韩国在南海问题上曾跟随美国对中国施压,但2019年后,韩国开始尽量避免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站队”。
而韩国在外交上的态度转变,也体现在中韩关系的修复上。
2020年后,中韩经贸往来恢复正常,韩国产业界开始重新争取中国市场,而韩国政府也开始在中美竞争之间谨慎行事,不再轻易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
30年间,韩国经历了从辉煌到焦虑的变迁。曾经,它以“亚洲四小龙”之名笑傲东亚,如今,却不得不在大国博弈中学会谨慎行事。
而这一切,在2017年那场航母下水仪式之后,变得尤为明显。韩国的国运起落,背后是东亚格局的变迁。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超越,更是军事、科技、文化等全方位的跨越。曾经的“亚洲之光”,如今只能在现实中寻找新的生存之道。而中国,已经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参考资料:
汉江奇迹的背后.财经国家周刊.2013
来源:探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