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七场)——《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服务条例(试行)》(简称《条例》)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专场在海口举行。
近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七场)——《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服务条例(试行)》(简称《条例》)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专场在海口举行。
发布会上,海南省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批复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提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布局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目前,8个对外开放口岸保持良好运行,10个“二线口岸”建成验收、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为满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通关、高水平监管的口岸发展,海南省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为抓手,通过自贸港立法创新构建“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监管机制,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
“二线口岸”管理制度有特色
“二线口岸”建设管理制度是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有关规定,在海南自贸港实施的一项特殊制度。《条例》通过明确“二线口岸”设立、建设、验收、临时启用、退出等程序,强化各环节的衔接贯通,进一步增强了口岸建设管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崇高介绍:“‘二线口岸’的设立,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建议,经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后,参照国家口岸建设标准组织建设查验基础设施。并且根据实际监管需求,由海南省口岸管理部门会同直属海关对查验基础设施进行预验收,直属海事、边检机构协同验收。”
《条例》规定,对于已运行的“二线口岸”内新建、改(扩)建码头、泊位、航站楼等增设“二线口岸”功能,以及尚未设立“二线口岸”的港口、机场等和已运行的“二线口岸”内尚未启用的码头、泊位、航站楼等需要临时启用的,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通关模式上,《条例》也进行了优化,规定动植物检疫检测、出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有关费用征收减免等管理活动前推后移至“二线口岸”以外区域,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构建“二线口岸”智慧监管体系,推动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实现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同时,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部门服务集成,
为了保障“二线口岸”通行安全有效、高效便利,海南省还制定了《若干规定》。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雪皓介绍,《若干规定》共27条,自2025年12月18日起与全岛封关时间同步施行。《若干规定》创新构建“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将多部门多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互认转换为统一通关的信用分级分类结果。在“二线口岸”通关环节,将经营主体分为高级认证企业、白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将个人分为白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并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
信用通关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在海南自贸港“二线口岸”通关监管中,“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成为两大核心抓手,相互融合,共同提升通关监管效能。
“今年3月31日,海南自贸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海口海关正全力构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的通关监管模式。”海口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岑运广介绍:“我们将企业分为AEO企业、白名单企业、重点关注企业3个信用等级。AEO企业享受海关最低查验率、最少稽核查频次、适用‘分批出岛、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白名单’企业适用‘分批出岛、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适用低查验率,减少稽核查频次;重点关注企业按规定增加抽查比例,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信用分类管理方面,《若干规定》明确了具体标准。王雪皓介绍,经营主体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51号)规定的高级认证企业(即AEO企业)认证标准后,可以向海关申请认证。通过海关认证后即可成为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不限于海口海关培育和认证的企业,还包括全国各地海关培育认证的企业。高级认证企业可以在“二线口岸”享受最高等级的通关便利措施。经营主体如果暂时达不到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也不存在需要纳入重点关注名单情形的,无需申请或者申报,将会自动纳入白名单享受激励措施。个人不存在需要纳入重点关注名单情形的,也将自动纳入白名单管理。
“同时,《若干规定》严格重点关注名单管理。重点关注名单管理的纳入标准实行‘严进严出’。‘严进’,即只是将极少数存在特定失信行为的经营主体和个人纳入重点关注名单管理;‘严出’,即因构成走私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或者其他依法应当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需要在三年内没有再出现需要纳入的情形后才能移出。”王雪皓说。
王雪皓还表示,因为被海关、海事、反走私综合治理、交通运输、邮政管理、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单位列入行业信用评价最低等级而进入重点关注名单的,经营主体按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提升信用评价等级后,将自动移出重点关注名单。因为构成走私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或者其他依法应当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自列入名单满三年且未再发生上述情形后,将自动移出重点关注名单。个人列入了重点关注名单,三年内未再发生应当列入情形的,将自动移出重点关注名单。
口岸发展全力服务自贸港建设需要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推进口岸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海南口岸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通关、高水平监管,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海南省商务厅(省口岸办)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口岸办专职副主任黄永红说。
“我们在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开发‘零关税’货物、加工增值货物等海南自贸港特色监管对象本地账册管理功能,支持‘二线口岸’海关监管货物简化申报、‘分批出岛、集中申报’,便利海关监管货物高效出岛。”岑运广介绍,海关坚持“智慧+信用”“智慧+风控”思路,与大数据发展中心、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设29.7亿条数据的大数据池,建立147个风险特征库,搭建93个数据模型,连接企业信用大数据池开展分级分类信用管理,在货物离岛申报环节前置风险研判,实现精准监管、无感通关。整合口岸视频、海关业务、口岸物流作业等信息,应用虚拟增强技术打造AR实景可视化、无陪同查验、远程查验等功能,保障口岸监管安全稳定、高效顺畅。开发建设了“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加工增值、离岛免税等智慧监管场景,在实战中取得积极成效。
“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区位及产业优势,结合各地区经济特点与发展需求,明确口岸功能定位,推进‘口岸+产业’联动发展,拓展高附加值业态,进一步激发口岸经济活力,提升整体发展能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我们正在编制海南省‘十五五’口岸发展规划,重点谋划新建1个对外开放口岸,推动2个现有对外开放口岸扩大开放,创新布局3个‘二线口岸’。”黄永红介绍,海南正加大对重点口岸投入,完善查验设施设备、监管系统等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持续推动口岸信息系统升级迭代,夯实智能化基础能力;拓展口岸业务“一站式”服务应用场景,提升口岸多元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同时,推动新增和加密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内外的航线、航班,增强口岸发展的配套支撑能力。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流程,完善便利化措施,出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海关、税务、边检、海事等部门常态化协同监管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协同作业,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口岸联防联控综合调度平台,集成风险预警、智能研判、指挥处置等功能,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应对公共卫生、极端天气、供应链中断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全媒记者 龙巍)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