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的名声有点两极分化。你要是逛过知乎、B站,能看到“劝退”二字随处飘荡。后来一查数据,才知道 :挂科率高归高,毕业薪资却让人嘴角上扬。
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的名声有点两极分化。你要是逛过知乎、B站,能看到“劝退”二字随处飘荡。后来一查数据,才知道 :挂科率高归高,毕业薪资却让人嘴角上扬。
不少人大学第二年就想跑路。高数里的傅里叶变换讨人嫌,三极管放大电路经常让人自闭,实验室的示波器像在嘲笑你的智商。焊板子更是灾难,“电源接反就烧元件”成了新手的心头刺。
但企业招聘时风向突变。华为硬件岗实打实看你会不会设计PCB,中兴通信算法笔试各种信号处理题压根没商量,会用MATLAB简直就是VIP待遇。别的工科专业小步慢跑,这专业直接开奔驰起步。
我有个学长当年大二差点转去会计,信号系统连挂三次,心灰意冷。但他咬牙熬过去,现在做嵌入式开发,公司每半年主动涨薪。他说:“读这专业不是在混日子,是在给未来攒筹码。”
家里亲戚也给孩子选专业纠结过,人人都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宁愿求稳去学师范。老一辈总觉得电子信息工程玄乎,高宇宙飞船一样复杂,其实他们没见过真正懂行的人拿offer的场面企业直接抢人,不问学历只问技术。
专业知识难啃,背书没用。高数、模电、数电全是推演,不下工夫只能掉队。老师天天重复“实践出真知”,看似鸡汤,实则在提醒:焊一百块板子,才能知道教材上哪句话值钱。
实操课是一场心理战。经常半夜排查电路,三小时才搞明白漏错一根线,全身疲惫。这种失望感只有本专业同学懂,但偏偏也是这种经历,让人离“牛人”又近了一步。
等到了大三,方向选择尤为关键。班里有人通信方向扎实,会调制解调参与6G基站研发;嵌入式的懂Linux,进智能汽车大厂;做芯片设计的赶上国家风口,投简历企业跳着抢。深耕比“全才”有用,一招鲜吃遍天才是真理。
今年工信部公告,嵌入式开发人才缺口竟然高达30万,5G基站硬件岗要20万。本科即使不考研,只要毕业能独立做项目,起薪18K说得轻巧,实际还不算顶格。就业报告摆在桌上,谁也说不出来这行情“不香”。
其实什么“劝退率高”,更多是因为课程硬核,不懂就挂。学这个专业不是靠熬,也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动手能力和反复推敲。你每天与电路板较劲,和波形图死磕,最后一点一点积累出别人没法替代的硬本事。
同学圈里感慨最多的就是“挺过来了”。那些凌晨焊板子的夜晚,后来发现钱包里多出来的钱正是那时的回报。谁还会怀疑专业的前途?身边有几个毕业生刚进公司已经开始计划首付买房,老实说,那时候所有学不下去的苦都变甜了。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但这个专业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打算报名的,可以先去学几段数字电路,再问自己一天能沉下心钻研几个小时。坚持住,前路永远值得期待。
你身边有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生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会不会让你重新考虑这个专业?
这种难度和香气,你会选吗?
来源:一代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