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林书豪在播客里聊火箭时期的经历,我满脑子都是 2012 年 “林疯狂” 后他的挣扎 —— 从跟麦克海尔憋到发布会炸锅,到主动找哈登解开疙瘩。先说说他火箭首赛季(2012-13)那股子憋屈。当时他拿着三年 2500 万合同(前两年 500 万、522.5 万,
听林书豪在播客里聊火箭时期的经历,我满脑子都是 2012 年 “林疯狂” 后他的挣扎 —— 从跟麦克海尔憋到发布会炸锅,到主动找哈登解开疙瘩。
先说说他火箭首赛季(2012-13)那股子憋屈。当时他拿着三年 2500 万合同(前两年 500 万、522.5 万,第三年 1480 万),首发打满 82 场,场均 32.2 分钟砍 13.4 分 3 篮板 6.1 助攻,投篮命中率 44.1%、三分 33.9%,数据看着还行,但心里早跟麦克海尔拧了劲。直到赛季结束发布会,他直接吐槽了一小时,把积压的怒气全撒了 。
结果麦克海尔懵了,跟总经理一起问他 “为啥不早说?”,林书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连让教练调整的机会都没给。现在回头想,要是当时早点沟通,说不定他季后赛也不会那么拉胯(那年季后赛场均仅 4 分 2 篮板,命中率 25%)。
到了第二个赛季(2013-14),他对哈登有不满时,总算吸取教训了。那会儿他场均 12.5 分 2.6 篮板 4.1 助攻,季后赛还能涨到场均 11.3 分 3.7 篮板 4.3 助攻,可面对哈登这样的核心,他一开始也犯怵,怕 “伤面子”“哈登不愿听”。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坐下来聊,把话全说开了 —— 结果呢?两人关系彻底反转。你看他后来替补还拿过 15 分 11 篮板 10 助攻的生涯首三双,跟哈登的配合明显顺了不少。
最戳我的是他最后那句总结:“没人知道你对什么不满,问题就还在自己身上。” 想想他后来的路,从 NBA 总冠军(2019 猛龙)到 CBA 首钢、广州,再到台湾联赛拿总冠军、现在当爹又当全明星新秀赛教练,这份通透说不定就是从火箭这两段经历里悟出来的。
其实咱们看球时总骂球员 “软”“不会沟通”,但林书豪这故事才真实 —— 哪怕是拿过千万合同的 NBA 球员,也会有怕得罪人、憋到爆发的时候。你们觉得要是当初他早跟麦克海尔沟通,火箭生涯会不会更顺?反正我是觉得,这比聊他当年多拿几分更有味道!
来源:布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