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聿明经过反复推演,提出了自己设想的上、中、下三策,请顾祝同决定。杜聿明说道:"我认为这一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黄百韬坚守的程度如何,如能象潘裕昆守德惠、陈明仁守四平街那样地坚守,以这几日的攻击进度看,是可以解围的,这是上策。如黄百韬坚守不住,徐州尚能保全,这是
杜聿明经过反复推演,提出了自己设想的上、中、下三策,请顾祝同决定。杜聿明说道:"我认为这一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黄百韬坚守的程度如何,如能象潘裕昆守德惠、陈明仁守四平街那样地坚守,以这几日的攻击进度看,是可以解围的,这是上策。如黄百韬坚守不住,徐州尚能保全,这是中策。如放弃徐州,丧失补给基地徐州机场,又不能一举击溃共军以解黄百韬之围,势必弄得全军覆没,这就成了下策。"
杜聿明这样一说,顾祝同和郭汝瑰等均瞠目无言,只怪邱、李两兵团攻击不力,实际也是怪杜聿明指挥不力,只是未当面直率指出罢了。
到了这时候,杜聿明虽感到东进解围不易,但也必须全力进行解围。17日,杜聿明又督令邱、李两兵团加强进攻。当天上午9时左右,国军空军报告,发现有共军大部队经双沟向东南分路撤退,同时又得到地面部队报告,说东面的共军均向东"溃退"。而且据情报说,共军粮弹缺乏,每天只在阵地挖吃红薯。
顾祝同坐上飞机,亲自飞到碾庄上空,用空地联络电台与黄百韬通话,极力安慰道:"焕然(黄百韬字焕然),邱、李两兵团在陇海路两侧被阻截,如果你们能突围出去,去与邱清泉、李弥会合也好。"
黄百韬一听,心里冷了一大截,他终于明白,外援彻底无望了。于是,他慨然地回答顾祝同道:"我总对得起总长,牺牲到底就是了。"
黄百韬作为一个非黄埔系出身的国军高级将领,最初是靠顾祝同慧眼识珠,大力推荐提拔的。顾祝同对他,有知遇之恩。
通话完毕,黄百韬对第25军军长陈士章说道:"反正是个完,突围做什么?这狼狈样子给邱清泉看着快意吗,不如在此一个换一个找够本地打下去,最后不过一死,也对得起党国和总统、总长,叫黄埔们看看,也好叫他们以后不要再勾心斗角,只图私利。万一党国转危为安,也是我们的贡献。"此时,黄百韬产生了不成功便成仁,一死报国的想法。
就在这一天,华野把第100军全部击溃,该军军长周志道亦被击伤,及后化装逃出,狼狈地到了徐州。
18日,华野将王泽浚的44军彻底解决。此时,尚被围在碾庄的国军,只剩第25军、64军及其他残余,不但人少了,弹药也少了。因为照国军的原定计划,黄百韬兵团是向徐州转进,并不在碾庄进行战斗,所以给养弹药列车,在西撤前均先开徐州,随带的弹药经过这些天的消耗,已经感到不足了。而其时所余兵力,亦已被华野压缩在东西不及十里、南北不及六里的狭长地带。
然而就在这一天,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却通电各地,报告徐州大捷。
原来,国军的空军不明白华野正在调动兵力,却说华野已分数路撤退。刘峙一听,欢喜若狂,大叫:"这回对得起国人了!"
于是,刘峙一面向蒋介石报捷,一面叫政工处通知徐州各机关、居民燃放爆竹"庆祝",并要该处组织新闻记者前往74军参观。
一面由中央社记者胡定芬率领的记者团赶赴战地参观,另一面刘峙又电各省主席告捷,因此,甘肃主席郭寄桥、湖北主席万耀煌、湖南主席王东原等等,均复电"庆祝",这些电报,第二天都在"徐州日报"大字刊登。国民党中宣部长张道藩也带了一个代表团到前线慰问,不问官兵,一律犒赏金元券三元,以资激励。
19日,华野已把碾庄外围村庄的国军大部肃清,粟裕见时机成熟,于是下达了总攻碾庄圩的命令。此时华野的特纵已经完全到位,而从大连兵工厂运来的炮弹更是堆积如山。在发动总攻前,粟裕坚定有力地对指战员们说道:
“黄百韬是很凶恶的敌人,他是我们华野的死对头。他是皖南事变的凶手,我们多少先烈倒在了他的屠刀之下。他对山东、苏北人民也欠下了累累血债!同志们啊,千万死难烈士的仇恨等待着我们去洗雪。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心如刀绞,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歼灭了黄百韬,我们就是给淮海战役争取了主动权!”
当天22时,总攻开始,华野集中百余门重炮,对碾庄进行了猛烈轰击。半小时内就向国军的头顶砸下了数千发重磅炸弹。在猛烈的炮击之下,碾庄圩浓烟滚滚,房倒屋塌,黄百韬属下的嫡系部队第25军,除第108师尚守在尤壶之外,其余均被华野解决。
第7兵团的兵团司令部也被华野攻下,黄百韬只得带了少数人,退到第64军的阵地去继续抵抗。
这一天,徐州的刘峙和杜聿明,仍在急急地调兵,把72军在九里山的防务,交给孙元16兵团的41军接替,把72军也顶到第一线。
入夜不久,华野突入碾庄阵地的消息,也传到徐州了。刘峙和杜聿明急召72军军长余锦源及战车团团长赵志华到总部去,商讨迅速突破华野,救黄兵团于危难之间。
余锦源表示"可以一连打下几个村庄,解黄百韬之围"。赵志华也信誓旦旦表示态要"亲率战车,誓解黄百韬之围。如果步兵跟不上,战车也能单独打到碾庄去。"
刘峙感激地对他们说道:"全靠你们两位健将解黄百韬之围了!"
20日,国军全线无大进展。炸弹炮弹也已耗得差不多。72军在空、炮、战车配合下进攻,伤亡极大,攻了一天,才进到了大许家,余锦源已经叫苦连天,大叹不能再攻了。
21日,杜聿明强令各军继续攻击,但利用既设工事,发挥了高度狙击技术,使国军死伤累累,无法进展。此时,双方已激战十昼夜,国军救援部队只前进了三十多里路,离碾庄还有四十多里。
当日黄昏时分,华野向黄百韬残部发动了最后的歼灭战,碾庄的国军残部被彻底肃清。
与此同时,在20日这天,胡适在北平华北剿总集会上进行演讲:"和比战要难千倍万倍,与中共谈和根本是幻想。"他要大家"苦撑待变",坚持到底。
21日,宋美龄向美国广播说:"我可以向美国友人保证,我们决心继续从事剿共的正义之战。总统和我只要一息尚存,必将坚决作战,以解除万恶共匪的威胁。"
22日下午,华野把64军阵地全部摧毁时,黄伯韬、刘镇湘等人见情势危急,决心各带一部分人向西突围。
当时,黄百韬和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突围后,由杨廷宴搀扶着黄百韬走到碾庄西南约十里的一棵大树下,黄百韬坐在树旁拿出一张名片,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请杨廷宴转交蒋委员长。”随后,他把名片交给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并对杨廷宴说道:“我年老了,而且多病,被俘虏了也走不动,而且难为情。”
随后,黄百韬命令杨廷宴朝自己开枪。面对自己的老领导,杨廷宴迟迟下不了手,黄百韬见状即拔出自己的佩枪塞进嘴里,扣动了扳机,时年50岁。杨廷宴见黄百韬已经殉职,就把他埋在了树下,并做了记号,然后只身逃回了南京。
第64军军长刘镇湘在突围时被华野俘虏,粟裕正好遇见被押解的刘镇湘,刘镇湘看到粟裕后说道:“当年我在皖南和你吃过饭,你还记得吗?”粟裕点点头,刘镇湘不无悲怆地又说道:“黄百韬当初说要派两个军进驻曹八集死守,再以两个军迂回到你们两翼!现在看来真是高明之举,不过你们抢先一步拿下了曹八集!这大概是我们覆灭的最主要原因吧!”
粟裕听完刘镇湘的话后只觉得后背阵阵发凉,要是正如黄百韬所说的那样先控制了曹八集,那粟裕能不能打赢这场战役还难说呢!幸好有张克侠和何基沣的起义,才使华野抢先控制了曹八集。
据华野在战后的总结中,对国军的情况是这样写的:
“敌野战阵地以各集团家屋为基点构成支撑点,每个支撑点均采取子母堡式交通壕散兵坑,散兵壕内外连接,并将各村庄之间空地普遍修筑野堡式的阵地,形成犬牙交错、纵横贯通,蜘蛛网式的以堡垒群为骨干的野战阵地。
国军在战术上以上述阵地为依托,分区固守,逐村逐屋逐堡顽抗。并组织炮火协同白天空军大量轰炸摧毁华野的攻击阵地,掩护国军步兵反击。
来源:方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