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喘闷就雾化?擅自过多增加雾化剂量和频次,致肺部反复感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0:59 2

摘要:相比口服或静脉给药,雾化治疗能够将药物直接递送至气道和肺部,从而更高效地帮助大家缓解气道痉挛、减轻气喘。然而,长期使用雾化治疗也可能伴随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值得警惕的风险。

相比口服或静脉给药,雾化治疗能够将药物直接递送至气道和肺部,从而更高效地帮助大家缓解气道痉挛、减轻气喘。然而,长期使用雾化治疗也可能伴随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值得警惕的风险。

在《看呼吸》近日推出的直播节目“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后如何更快好转?”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盖晓燕分享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常规的干粉制剂吸入药对肺功能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挑战比较大,因为吸入干粉需要患者配合完成深而慢的吸气动作,而此时他们的呼吸肌很难产生足够的力量将药物有效吸入气道,吸气流速不足,药物的疗效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通常会建议采用雾化治疗来缓解症状。”

“雾化治疗通过仪器把药物打成直径为 3 到 10 微米之间的微小雾滴,患者只需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雾滴就能随着吸气动作被轻松吸入气道内,即使是呼吸功能较弱的急性加重期患者也能顺利完成治疗,确保更多药物进入气管和肺部。微小雾滴会均匀地沉积在肺内的各级支气管黏膜上,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快速发挥抗炎、舒张支气管等治疗作用,从而更高效地改善气流阻塞。”盖主任讲道。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的雾化治疗,在药物选择上通常会优先使用快速起效的支气管舒张剂,比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这类药物吸入后能迅速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通常在吸入后的几分钟内就能明显缓解气道痉挛,让患者感到呼吸变得顺畅一些。不过,这类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每次给药后大约能维持 6 到 8 个小时的效果,为了持续控制症状、防止呼吸困难再次加重,一般需要每天进行 3 次雾化治疗。”

“患者住院期间接受雾化治疗会非常方便,医护人员可以定时操作仪器、调配药物,并随时观察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反应。对于肺功能比较差且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我们通常建议在家中备一台雾化仪。当患者突然出现气短、胸闷加重时就可以立即自己操作雾化治疗,通常在吸入几分钟内,呼吸的阻力和压迫感就会大大减轻。如此一来,雾化治疗不仅可以及时减轻急性加重时的痛苦,还避免了频繁往返医院的奔波。”

了解了雾化治疗的优势,您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但是盖主任用一个令她印象格外深刻的例子提醒大家,长期进行雾化治疗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

“我曾接诊过一位慢阻肺病老年病人,他的病情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在家中备了一台雾化仪,稍感不适或者气促他就立即自行雾化。我们一般建议每日雾化最多不超过4次,但他经常一天做到七八次糖皮质激素雾化,只要自觉喘息不适,便自行增加剂量和频次。”

“频繁、大剂量地使用雾化激素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能有效解痉平喘,但过度使用也会显著增加口腔及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这位患者本身肺功能较差、免疫力偏低,长期大量使用雾化激素进一步抑制了局部防御机制,从而为真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果然,在后续治疗中,他因真菌感染诱发了新一轮的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前一段时间高热、喘憋加重,经过检查化验,我们发现他的痰液中发现了真菌,我们及时为他加用了抗真菌药物,勉强助他渡过了那一关。但遗憾的是,由于整体免疫状态较差,他不久后又遭遇细菌感染,再度陷入急性加重的困境,整个病程可谓反复迁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雾化治疗所用激素的剂量远超干粉吸入制剂中的激素剂量,以普米克令舒为例,每次雾化的剂量通常为 1 毫克,若每天进行 2-3 次,一天的激素总量就达到 2-3 毫克,而常规的干粉吸入制剂每次所需的激素剂量仅为一百多微克。这样算下来,雾化治疗的激素剂量是干粉吸入制剂的几百倍,长期使用如此大剂量的雾化激素,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口腔真菌感染。”

“就像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情况,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的患者若使用全身激素或雾化激素,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时都会仔细检查他们的口腔,观察咽后壁和舌苔上是否出现真菌感染导致的白色斑块。一旦发现,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减少激素剂量,同时在口腔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干预,以控制感染的发展。”

“但风险不止于口腔,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长期、大剂量雾化激素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真菌感染。比如部分患者会出现气道念珠菌感染,甚至肺部念珠菌感染。而念珠菌在真菌中还属于相对容易控制的类型,更让人担忧的是曲霉菌等毒力更强的真菌引发的感染。真菌感染的治疗过程漫长且复杂,以曲霉感染为例,其治疗疗程通常需要 3 到 6 个月,才能将真菌彻底清除。”

“因此,我们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都会谨慎权衡利弊。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真的需要长期使用如此大剂量的激素,其次会充分评估激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激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最后也提醒大家,尽管雾化治疗比较安全,但也许严遵医嘱,切忌随意改变治疗的剂量和频次。”

来源:看呼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