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公益项目办主任李玉龙办公桌上,有一幅填色画,是她心中的“无价之宝”——这是9岁藏族女孩拉巴卓玛送给她的礼物,画的背后是一封字迹稚嫩的感谢信,信上写着:“李阿姨,感恩您与团队给予我新生,这份温暖永生难忘。”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公益项目办主任李玉龙办公桌上,有一幅填色画,是她心中的“无价之宝”——这是9岁藏族女孩拉巴卓玛送给她的礼物,画的背后是一封字迹稚嫩的感谢信,信上写着:“李阿姨,感恩您与团队给予我新生,这份温暖永生难忘。”
拉巴卓玛画的填色画
2025年4月,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联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开展第10批先心病患儿救助项目,在筛查时发现了拉巴卓玛,这个爱笑的小姑娘心脏上有个小“缺口”。
7月,拉巴卓玛和27名藏族小朋友一起来到牡丹江接受免费治疗。李玉龙和医院的同事们成了孩子们的“临时家长”,从登记信息到安排食宿,所有的细节都照料得十分妥帖。
画的背面是一封真挚的感谢信
“孩子们总追着我,‘李阿姨’叫得脆生生的,嘴可甜了,说我扎着辫子,笑起来温暖得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李玉龙笑着回忆道。
这群孩子心上的小“缺口”被医者仁心填补上后,经过二十几天的康复期,就能回到高原上玩耍了。
医院为藏区儿童病区设置特色展板
送站那天,拉巴卓玛背着新书包,搂着李玉龙的手不肯松,她把脸贴在李玉龙胳膊上,小声说:“李阿姨,我还没上车,就开始想你了。”李玉龙揽住孩子,喉头发紧,拍着她的背说:“回去好好长个子,下次阿姨去西藏,你得给我跳锅庄舞。”
小孩子的爱是那样朴素,又是那样直抵心扉。
李玉龙的手机里存着上百张西藏患儿的照片
如今,那幅画被李玉龙摆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她的手机相册里,还存着上百张西藏患儿的照片。“这是南加次仁,你看他戴副墨镜多酷;这是巴桑卓嘎,最爱跟着护士姐姐唱歌;这是扎西央宗,虽然内向,但是会甜甜地说谢谢。”
午后阳光落在相框上,色彩格外亮眼。这幅小画的背后是一份远隔5000公里的牵挂,是医护人员与小患者的互相惦念,是黑龙江与西藏两地人民跨越山海的情谊。
策划:桑蕾;记者:孙思琪;摄影:刘项 董广硕;视频:刘项 董广硕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