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早晨,当记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时,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赫然入目。光伏板下,麦草方格织成绿色网络,沙蒿、柠条等20余种植物从缝隙中探出头来。
沙漠中的“蓝色海洋”。
8月21日早晨,当记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时,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赫然入目。光伏板下,麦草方格织成绿色网络,沙蒿、柠条等20余种植物从缝隙中探出头来。
近年来,中卫市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通过“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措施,建成东起沙坡头区东园镇、西至沙坡头区一碗泉的长28公里、南北宽1至8公里的光伏治沙带,治理总面积14.5万亩。
“密集的光伏板阵列形成了一道道人工屏障,显著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防沙治沙专家唐希明说,“通过修复,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25%,局部区域超过40%。”
更精妙的是光伏板下微环境的形成。光伏板遮挡烈日炙烤,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并减少水分蒸发;夜间板面冷凝空中水汽,滴滴露珠反哺沙土。在“风止水润”的契机下,治沙人适时栽种沙蒿、花棒等耐旱植物,它们根系如网,进一步固结沙土。
随着植被的逐渐繁茂,治理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野生动物已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现在的18种,并出现赤狐、鹅喉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唐希明告诉记者。
作为首批千万千瓦级“沙戈荒”能源大基地,这里还有“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这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把腾格里沙漠产出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出,促进区域间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卫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创介绍,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光伏板的安装和运行,不仅创造了清洁能源,还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光伏组件的生产到安装维护,再到后续的电力输送和分配,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李创说。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