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守护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搭建“六大保护”体系;青海省紧跟部署修订本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地方实践提供法治遵循。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守护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搭建“六大保护”体系;青海省紧跟部署修订本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地方实践提供法治遵循。
近年来,海东市积极响应国家与省级号召,整合团市委、妇联、民政、公安、检察等多方力量,从社会、家庭、政府、司法多维度发力,用制度筑牢防线,用行动传递温度,让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在安全与关爱中成长。
织密社会保护“温暖网”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中心小学,12岁的马晓燕(化名)拿着安全手册,向“青春护苗”活动志愿者分享防拐技巧——这样的温暖互动,在海东市的乡村校园与社区频繁上演。
共青团海东市委员会紧扣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印发《2025年度“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的方案》,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普法征文、普法漫画等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知法守法遵法意识。
联合检察、法院、教育、公安等10家单位印发《“未爱守心·共护成长”预防校园欺凌法治宣讲暨强制报告制度执行专项活动方案》,市县两级同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3场次,为全市2.7万余名师生进行宣讲。
筑牢家庭保护“根基线”
“以前只懂让孩子吃饱穿暖,现在才知陪伴多重要。”在妇联家庭教育指导课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家长李建国(化名)的反思,道出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误区。
此前,李建国的儿子因缺关爱逃学、沉迷手机,成绩一路下滑,父子俩一说话就剑拔弩张。当地妇联了解情况后,一边为孩子对接心理辅导,一边为他定制家庭教育方案,手把手教李建国放下家长的“架子”,用倾听代替说教。如今父子关系改善,孩子重返课堂。
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针对家庭监护薄弱问题,市妇联积极探索推进家校共育、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措施,通过开展家风家教知识讲座、家庭教育线上培训、绘画比赛等活动,加强对家长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
市妇联发动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依托县、乡、村三级“妇女之家”,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及时介入并调查处置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重点在“两节”“三八”“六一”“母亲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慰问活动。持续深化开展“江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共招募“江源爱心妈妈”457人,结对帮扶儿童共390人
筑牢困境儿童“保障墙”
今年1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困境儿童韩雨桐(化名)收到海东市民政局“暖冬行动”送来的棉衣、书包后笑得格外开心。
今年以来,海东市民政局按照“申请、查验、确认、退出”认定流程,对全市六县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走访,掌握困境儿童生活、教育、健康、监护及关爱服务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文件夹”要求,规范保存,专人负责,并落实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时上传到新版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各类困境儿童保障档案资料,做到对各类困境儿童底数清、情况明。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儿童关爱保护阵地,2025年,市民政局用省级彩票公益金建设100个示范性“儿童之家”,提高全市示范性“儿童之家”覆盖率,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全链条推进“护校安园”
“上学放学能看到警察执勤,特别安心。”海东市第一中学学生王磊(化名)的感受,源于市公安局“护校安园”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实现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报警联网“三个100%”。
每天上学放学高峰,各学校周边都有民警执勤,推行“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制度,每日投入警力800余人。去年冬天,乐都区一名小学生校门口突发高烧抽搐,执勤民警8分钟将其送医,争取救治时间。
今年以来,全市涉校重点案(事)件“零发生”。除了校园周边安全,海东市还紧盯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其他风险点。针对旅馆业可能存在的侵害隐患,严格落实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要求——必须查验身份、必须询问关系、必须联系监护人、必须记录备案、必须异常报告。通过开展集中清查,检查宾馆,对未按规定登记的旅馆依法处罚,从源头阻断风险。
以法治力量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在守护未成年人的征程中,海东市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持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检察力量。
针对未成年人涉案背后家庭监管缺失、监护不力等痛点难点问题,市检察院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与市妇联签订《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意见》,推动“1+2”多层级家庭教育指导制度落地,聘请专业人员对涉案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对监护缺失或不足的罪错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法治教育。
司法保护方面,市检察院常态化联合教育、司法、团市委等多部门开展“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和法治进校园活动。全市检察机关55名领导担任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讲,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未成年人心中,促进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联合多部门开展“开学第一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和“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等主题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144场,受众人数达6.65万余人次。
从团市委的志愿关爱到妇联的家庭赋能,从民政的兜底保障到公安部门的安全守护,再到检察院的司法护航,海东市汇聚多方力量,将“六大保护”的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行动,让每一份努力都充满温度,每一项举措都落到实处。海东市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为未成年人打造更安全、更温暖、更包容的成长环境,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向阳而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媒体记者 张璐 摄影报道)
来源:海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