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补课!天天玩还学得好,现在孩子不补跟不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4 22:04 2

摘要:回家作业半小时搞定,剩下时间跳皮筋、打弹珠,爸妈连问都不问成绩。

小时候放学铃一响,书包往桌肚一塞,人已经冲去操场抢乒乓球台。

回家作业半小时搞定,剩下时间跳皮筋、打弹珠,爸妈连问都不问成绩。

期末考个九十来分,老师夸,家长乐,没人提补课俩字。

现在的小孩,三点四十放学,四点进托管,六点转战补习班,八点回家还有网课打卡。

家长群里一句“你家娃在哪补”能把人问懵,好像不报班就自动掉队。

可回头翻翻试卷,难度确实翻了几倍:数学题绕三四个弯,语文阅读直接摘一篇《光明日报》评论,英语作文要谈“低碳生活”。

课本那点容量,根本兜不住考试范围。

不是孩子变笨了,是游戏规则改了。

过去考记忆,背会就能拿高分;现在考迁移,一道题里揉四五个知识点,没见过的题型直接刷掉一批人。

学校课时没涨,内容膨胀,老师只能快进,孩子没消化完就被推到考场。

课外班成了补丁,补的是课堂来不及讲的那口气。

可补丁打多了也漏风。

研究说,一周补习超过六小时,孩子眼神开始飘,作业错得更多。

大脑像手机后台,程序开太多就发烫。

更麻烦的是,玩的时间被切得七零八碎,创造力跟着缩水——过去用泥巴搭城堡,现在城堡是乐高说明书上的第37步,少了试错,自然也少了灵光一闪。

家长不是不知道累,只是更怕“万一”。

隔壁孩子补了奥数,自家不补就像裸奔。

学历通胀,本科简历直接进回收站,谁还敢佛系?

于是钱和时间一起砸进去,大人孩子连轴转,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可也有人在半路踩刹车。

有家长把周末空出来,带孩子去公园数蚂蚁,回来写观察日记,老师居然表扬“视角独特”。

有学校试点周三无作业日,娃回家研究怎么煮西红柿鸡蛋面,数学考卷上居然算对了食材比例。

原来,生活里的弯弯绕绕,本身就是最鲜活的题库。

补课不是原罪,怕的是只剩补课。

把日程抠出一块空白,让孩子发会呆、拆会旧遥控器,可能反而给大脑留条生路。

毕竟,考试只是一阵子,会玩才会学一辈子。

来源:谷底探幽的游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