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藜麦扮靓马尔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22:22 2

摘要:在根让的院坝里,还摆放着帮扶单位中国电科29所赠送给他和村民们的脱粒机。根让向记者演示了一番藜麦的脱粒过程,高兴地说:“这是我示范种植的藜麦。我连续两年都种了 1 亩左右,亩产可达 220斤。种出来不愁销,有帮扶单位收购,收购价10元/斤,每亩收入就有2200

农户房前屋后种植的藜麦。

农户现场展示收获的藜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一行在马尔康的藜麦试验基地调研。

藜麦小课堂

外观看起来像小米,但属于苋科,与常见的苋菜是亲戚

耐瘠薄,生育期为120天,适合海拔1500-3000米的山区种植

可粮可经,不受土地使 用 类 型 限制,可加大在基本农田、山地、林地等的应用种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8月的阿坝州马尔康市,晴空万里。当地近年来示范种植的高原特色作物藜麦,有的已抽出了正在灌浆的艳丽穗子,有的已成熟收获。

多彩藜麦不仅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的新亮点。

一粒藜麦 做大特色产业

8月14日,在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斯米村一组农户根让的房前屋后,红色的、黄色的藜麦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分外漂亮——他的院坝里正摊晒着一地几天前收获的藜麦。

在根让的院坝里,还摆放着帮扶单位中国电科29所赠送给他和村民们的脱粒机。根让向记者演示了一番藜麦的脱粒过程,高兴地说:“这是我示范种植的藜麦。我连续两年都种了 1 亩左右,亩产可达 220斤。种出来不愁销,有帮扶单位收购,收购价10元/斤,每亩收入就有2200元。”

斯米村村支书三郎尔甲告诉记者,该村过去仅种植土豆、玉米、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从2021年开始,该村积极参与藜麦种植的试验示范,今年种植规模达到105亩。其中村集体种了70亩,12户村民种植了35亩。

现在,藜麦已成为木尔宗乡特色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在马尔康市著名的美食一条街上,时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木尔宗乡副乡长索兰娜姆说:“一旦市上有重大节庆活动,我们就在美食街摆摊设点推介我们的藜麦、青稞等特色农产品。由于藜麦营养丰富,问的人多,买的人也多,10元/斤仍供不应求。”

选育品种 从试验到推广

“藜麦是世界公认的全营养的小杂粮。外观看起来像小米,可它又不是禾本科作物,被称为假谷物;藜麦属于苋科,与我们通常所见的苋菜是亲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洁介绍,“藜麦还是高原作物,耐瘠薄,适合海拔1500-3000米的山区种植。农户种得好亩产可达300-400斤,一般水平为200斤左右。而且,藜麦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只要解决好下游收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山区撂荒地利用,解决山区营养物不足以及粮食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同时助农增收。”

抱着这样的初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专家团队于2018年开始在国内交流资源材料,从山西、西藏、青海、甘肃、河北、云南等地引进多份藜麦种质资源,在马尔康市建立藜麦试验基地,试验面积最初只有几十行,如今已扩大到5亩多。

该技术研究所作物诱变育种研究中心主任蒋云说:“我们每年种植100多份材料,进行鉴定和选育,丰产性、抗逆性、营养性三大指标必须占其一才会保留下来。最终,我们选育的‘川藜1号’在2022年成为四川省认定的首个藜麦品种;同时,还保留下了两个好的材料,其中有一个即将提交品种认定。近年来,我们选育的这几个藜麦品种,在木尔宗乡的几个村里进行推广种植,推广面积从5亩到了今年的130多亩。”

据了解,藜麦的生育期为120天,每年霜期一过,大约在3-4月,只要有一定雨水、气温回升到10摄氏度左右即可陆续播种。为此,该技术研究所专家团队每年一般要前往马尔康对示范户指导4次。科研助理肖俊说:“特别是针对当地早春冻害、土壤干旱板结以及鸟害等问题,我们会指导示范户增 加 播 种量,达到足够的种植密度,确保产量。”

弥补短板 延长产业链条

“藜麦种植充分利用了山区的撂荒地,州里各县可根据实际自行决定是否种植。”阿坝州农技站站长董成兵说,“但是,发展藜麦产业一定要有配套的加工。”

藜麦的加工短板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阿坝州的松潘县、小金县过去就发展过藜麦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但终因没有配套的加工而难以为继。如今,木尔宗乡的藜麦加工也仅仅是简单脱粒的初加工,附加值难有进一步提升。此外,颜色艳丽的藜麦,其农旅观光价值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为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宣朴建议:“加强对藜麦加工品质和特性的分析和评价,挖掘其营养健康因子,结合当地饮食特点,通过精深加工,开发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特色功能性产品,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所长宋军认为,属于小杂粮的藜麦,可粮可经,易于种植,不受土地使用类型限制,实际上可加大在基本农田、山地、林地等的应用种植。同时,进一步利用藜麦营养价值高、色彩丰富的特点,结合当前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发展藜麦特色观赏、研学、体验等乡村旅游,延长产业链条,助农增收。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