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年,山河破碎,战火纷飞,华北已放不稳一张书桌。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组成西南联大,从长沙辗转昆明,因校舍不足,蒙自以其独特的宁静与包容,接纳了文、法学院的师生。于是,蒙自海关、哥胪士洋行、周家宅院等,一时间书声琅琅,不时还传出慷慨激昂的抗战歌声。
蒙自走来闻一多……
——追寻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精神之光
近日,岳阳名城诵读百姓讲堂部分讲师和书友走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追寻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大师风范,追寻热血澎湃的联大学子的青春芳华。
1938年,山河破碎,战火纷飞,华北已放不稳一张书桌。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组成西南联大,从长沙辗转昆明,因校舍不足,蒙自以其独特的宁静与包容,接纳了文、法学院的师生。于是,蒙自海关、哥胪士洋行、周家宅院等,一时间书声琅琅,不时还传出慷慨激昂的抗战歌声。
闻一多先生蛰居“何妨一下楼”,沉浸在《楚辞》的研究中,用学识守护文化的火种;朱自清先生漫步南湖堤岸,写下《蒙自杂记》,记录着小城的宁静与坚韧;冯友兰先生在此讲学论道,传播哲学思想,为迷茫的青年指引方向。他们不仅是学术的传承者,更是民族精神的捍卫者。
漫步南湖边,我们似乎能看到风华正茂的联大学子的身影。他们在战火中坚持学习,在困境中追求真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的热爱,令人动容。他们在这里举办夜校,传播抗日思想;组织诗社,抒发爱国情怀。他们以笔为剑、以声作枪,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我们站在先辈们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西南联大蒙自分校虽只存续短短数月,却如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艰难岁月,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城诵读百姓讲堂第136期走读活动,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书友们深刻领悟到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他们将带着这份精神,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魏诗琪)
来源:岳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