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走得太远忘了初心,别因心太软错失快乐,成年人要靠自己自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7:46 2

摘要: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过一句话:“人生这趟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陪你走一段,却没人能陪你到终点。能让你走得远、走得稳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搀扶,而是自己心里的那点‘定数’。”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过一句话:“人生这趟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陪你走一段,却没人能陪你到终点。能让你走得远、走得稳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搀扶,而是自己心里的那点‘定数’。”

这份 “定数”,是走得再远也不忘为何出发的初心,是善良却不纵容的柔软分寸,是风雨袭来时能自己撑伞的自渡能力。成年人的世界没有 “容易” 二字,但守住这三样东西,就能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里,活成自己的摆渡人。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可太多人走着走着,就把 “初心” 丢在了半路 —— 为了赚钱,放弃了喜欢的职业;为了迎合他人,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为了走得 “快一点”,却忘了自己原本要去的方向。

其实走得远从不是人生的目标,走对方向才是。而最初的那份 “初心”,就是帮我们在迷雾里辨明方向的光,让我们不沦为 “为了走而走” 的旅人。

汪曾祺这一生,最让人佩服的,就是无论历经多少磨难,都没丢了对 “生活之美” 的初心。年轻时的他热爱文学,满心都是 “把普通人的烟火气写进文字里”,可时代的风浪却把他卷进了困境 —— 被下放劳动改造时,他被分配到农场种土豆、修水渠,每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连支笔都很难摸到。

有人劝他 “别再想文学那回事了,先顾好温饱”,可他不。劳动间隙,别人歇着抽烟,他就蹲在田埂上观察土豆开花的形态,看蜜蜂在花丛里打转;收工后,别人倒头就睡,他就借着煤油灯的微光,在废纸上偷偷记录村民的方言趣事,甚至把土豆的 18 种做法都写得活灵活现。

后来恢复创作,他依旧守着这份初心。那时文坛流行宏大叙事,有人劝他写 “深刻” 的题材,可他偏不 —— 他写菜市场里带着露水的萝卜,写巷子里飘着茶香的茶馆,写家人围坐时桌上的一碟炒青菜。他说:“我最初想写的,就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丢了这个,我的文字就没了根。”

正是这份坚守,让他写出了《受戒》《大淖记事》,让无数人在他的文字里感受到 “原来平凡的日子,也能这么有滋味”。直到晚年,他还在写 “人间草木”,写 “四方食事”,有人问他 “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写这些小事”,他笑着说:“我走的时候想的是啥,现在还是啥,没忘。”

不止汪曾祺,“混知” 创始人陈磊,也在创业路上守住了自己的初心。他最初画漫画,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想法:“让不爱读书的人也能爱上知识”。那时候他还在国企上班,每天下班就躲在出租屋里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把复杂的历史事件改成 “段子 + 漫画”,比如把 “商鞅变法” 画成 “职场新人的改革笔记”,把 “楚汉争霸” 画成 “两个老板抢地盘”。

后来他辞职创业,团队一度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有人劝他:“别死磕科普了,接点娱乐漫画的广告,赚钱快。” 可他拒绝了:“我当初画漫画,不是为了赚钱,是想让更多人觉得知识有意思。如果为了钱丢了这个根,再多流量也没用。”

他带着团队继续深耕科普,哪怕最初的视频只有几百个播放量,也没放弃。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 “用漫画讲知识” 的账号,《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书籍更是卖了几百万册,甚至被很多学校老师推荐为 “课外辅助读物”。陈磊说:“每次看到有人留言‘原来历史这么好玩,我现在也爱读书了’,我就知道,没忘初心是对的。”

其实初心从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口号,它就是你出发时心里的那句 “我想做什么”—— 是乡村教师支月英看到山里娃渴望读书的眼神时,许下的 “陪他们读下去” 的承诺;是你刚毕业时,说 “要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的笃定;是你为人父母时,想 “好好陪孩子长大” 的心愿。

莫言曾在演讲中说:“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中不变的责任与担当。它就像手里的指南针,哪怕你走了很远的路,只要低头看看它,就知道该往哪走。”

别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守住初心,你走的每一步,才都是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去。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你不必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可太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总把 “心软” 当成善良,把 “不拒绝” 当成懂事,结果把自己活得疲惫又委屈。

心软本是成年人最珍贵的底色,可 “无底线的心软”,却是对自己的消耗。成年人的快乐,从来不是 “满足所有人”,而是懂得 “该软时软,该硬时硬”:对值得的人温柔,对消耗你的人拒绝,这样才能不被他人的情绪绑架,守住自己的快乐边界。

演员咏梅早年就曾因 “心太软” 陷入深深的内耗。那时候她刚出道,拍电影时,导演让她改剧本细节,哪怕不符合角色的逻辑,她也怕 “得罪人” 而答应;生活中,朋友找她帮忙,哪怕自己手里有急事,也会硬撑着完成。

有一次,她接了一个女配角的戏,导演为了突出女主角,让她删掉自己角色的关键戏份。她心里明明不愿意,却还是点头说 “好”。结果成片出来,她的角色变得面目全非,连她的家人都没认出她演的是谁。导演还反过来安慰她:“你这么懂事,以后有的是机会。”

可那次之后,她却失眠了很久 —— 她发现自己为了 “讨好别人”,丢了自己的职业底线,也丢了快乐。直到后来拍《地久天长》,导演王小帅对她说:“咏梅,你要记住,演员的责任是演好角色,不是讨好任何人。你的心软,不能成为毁掉角色的理由。”

那句话点醒了她。从那以后,她开始学着 “适度拒绝”:有人让她参加无关的商业活动,她会礼貌地说 “我的精力要放在演戏上,抱歉”;朋友找她帮超出能力范围的忙,她会说 “我帮不了你,但可以给你指个方向”;导演再让她改不合理的剧本,她会拿出自己的理解,温和而坚定地说 “我觉得这样不对,角色应该是这样的”。

起初她还怕别人不满,可慢慢发现,真正尊重她的人,不会因为她的 “合理拒绝” 而疏远她;反而那些只想消耗她的人,因为她的 “边界感”,再也不敢随便麻烦她。

后来,她凭借《地久天长》里 “王丽云” 这个角色,49 岁拿下柏林电影节影后。领奖时,她说:“我花了很多年才明白,快乐不是讨好来的,是守住自己后,自然来的。你不必对所有人心软,因为你的温柔,值得留给懂得珍惜的人。”

作家周国平也在文章里写过自己 “心软” 的教训。早年他因为名气大,常有人找他写序、推荐书籍,他从不拒绝,觉得 “能帮就帮”。可后来他发现,有些人为了卖书,故意断章取义他的推荐语,甚至把他的名字当成 “营销工具”;还有人找他写序,却连文章都没让他看,只让他签个名。

他说:“我曾以为‘不拒绝’是善良,后来才明白,无底线的心软,是把自己的时间和善意,交给了不珍惜的人。就像你有一杯水,你给了口渴的人,是善良;可你给了明明有水,却还想抢你的人,就是愚蠢。”

后来他学会了 “筛选”:对真正需要帮助、且彼此尊重的人,他依旧愿意伸出手;对带着功利目的的请求,他会温和而坚定地拒绝。他说:“这样不是变得冷漠,而是让善良有了‘分量’—— 值得的人会珍惜,不值得的人也不会再来消耗你,反而让人际关系更干净,让自己更快乐。”

生活里,我们总怕 “拒绝” 会伤害别人,可忘了,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的心软也该有底线。就像民间俗语说的:“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 不是要你不善良,是要你善良时,别丢了自己。”

适度心软,给别人留余地,也给自己留透气口。这样,你才不会被他人的期待绑架,才能在纷扰的世界里,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弘一法师李叔同说:“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凡事靠自己,方能渡难关。”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 “永远的避风港”—— 父母会老去,朋友有自己的生活,爱人也有疲惫的时候,真正能帮你走出低谷的,从来不是 “等别人来救”,而是自己学会 “撑伞”。

这份 “撑伞” 的能力,就是自渡。它不是硬扛,是接纳困境的勇气;不是逃避,是调整心态的智慧;不是等待,是主动破局的行动。学会自渡,你才能在人生的风雨里,稳稳地站着。

史铁生的一生,都在诠释 “自渡” 的力量。21 岁那年,他双腿瘫痪,从一个热爱运动的青年,变成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人。那时候他躲在房间里,连窗帘都不敢拉开,甚至想过结束生命。他在《我与地坛》里写:“我坐在地坛里,看着落叶飘下来,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妈妈每天都在门外徘徊,不敢进来,我知道她怕我想不开,可我连安慰她的力气都没有。”

可他没一直沉沦。起初,他靠读书打发时间,读鲁迅,读卡夫卡,读那些同样经历过苦难的作家的文字。后来,他开始尝试写作,把对命运的困惑、对生活的思考,都写进文字里。他说:“写作对我来说,不是职业,是救命的稻草。我把心里的苦、心里的难,都倒在纸上,心里就会轻松一点。”

他写自己在地坛里的所见所闻:写那个每天来散步的老太太,写那个摇着轮椅唱歌的青年,写那些在风雨里生长的草木。慢慢的,他从文字里找到了力量 —— 他发现,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他在文章里写:“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活着,就好好活,试着去爱这个世界,爱身边的人。”

后来,他的文章发表了,越来越多的人读到了他的文字。有人写信给她,说 “读了你的文章,我觉得自己的困难不算什么了”;有人说 “你让我知道,哪怕身处低谷,也能找到向上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其实是他先给自己的 —— 他用文字渡自己,也渡了无数身处困境的人。

俞敏洪在新东方转型时,也经历过一场 “自渡”。2021 年,政策调整让新东方面临 “毁灭性打击”:线下校区关闭,几万员工要裁员,市值暴跌 90%,甚至有人说 “新东方要完了”。

那段时间,俞敏洪压力大到失眠,头发白了很多。他说:“我每天都在想,怎么给员工一个交代,怎么给学生一个交代,怎么给跟着我干了十几年的兄弟一个交代。我也想过放弃,可一想到那些员工还等着发工资,那些学生还等着上课,我就不敢。”

他没有等别人来帮,而是自己扛下了所有。首先,他亲自给员工道歉,哪怕砸锅卖铁,也要给员工发赔偿金;然后,他带领团队寻找新方向 —— 发现很多学生需要优质的农产品,就决定做 “东方甄选” 直播带货。

初期的直播数据很差,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只有几万块,还有人在评论区嘲笑 “教英语的搞直播,不伦不类”。可他没放弃,每天和主播一起练话术、选产品,甚至亲自上场直播,一边卖玉米,一边给大家讲英语单词。

有一次,他直播到深夜,嗓子都哑了,助理劝他休息,他说:“再播一会儿,说不定有人需要这些东西呢。” 慢慢的,“东方甄选” 凭借 “有文化的直播” 火了,董宇辉等主播也成了 “顶流”,新东方也成功转型。

俞敏洪在日记里写:“成年人的难,没人能替你扛,你得自己咬牙走过去。走过去,就是另一片天。自渡不是说你有多坚强,而是你知道,除了自己,没人能帮你,所以你必须坚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 “没人帮” 的时刻:生意失败时,没人能替你还外债;工作受挫时,没人能替你找回信心;心里难过时,没人能替你擦掉眼泪。这些时候,你只能自己扛,自己调整,自己找到出路 —— 这就是成年人的自渡。

就像那个创业失败后摆摊卖小吃的小李,他开的奶茶店因疫情倒闭,欠了 10 多万外债,每天躲在出租屋里吃泡面。可他没一直消沉,而是自己找出路:去小吃店打工学技术,每天凌晨 4 点起床练做包子、豆浆,然后推着小推车去小区门口摆摊。

起初有人认出他是 “前奶茶店老板”,投来异样的眼光,可他没在意 ——“能赚钱还债,能让自己活下去,不丢人。” 一年后,他的小吃摊因 “味道好、干净” 积累了回头客,还租了小门面,生意慢慢好起来。

他说:“我以前总想着‘有人能帮我就好了’,后来才明白,真正的靠山,是自己。你自己不放弃,就没人能打倒你。”

莫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 承受住低谷的黑暗,才能等到山顶的光。” 成年人的世界,风雨是常态,晴空是意外。学会自渡,不是要你一个人硬扛所有,而是让你在没人帮的时候,也能自己撑伞,自己走路,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晴天。

结语

成年人的人生,就像一场独自航行的船:初心是舵,帮我们在迷雾里不偏航;适度心软是帆,帮我们不被风浪掀翻;自渡是桨,帮我们在浅滩或困境中继续前行。

你不必羡慕别人的 “一帆风顺”,因为每个人的航道上,都有自己的风浪;你也不必抱怨自己的 “磕磕绊绊”,因为那些吃过的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变成你成长的力量。

守好初心,别忘来时路;适度心软,别亏了自己;学会自渡,别丢了勇气。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成为自己的摆渡人,稳稳地驶向属于自己的风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来源:高冷奶酪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