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咖啡、枸杞拿铁:年轻人捧起的千亿养生生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3:50 3

摘要:深圳龙岗区一家咖啡馆里,年轻人排队购买“罗汉果美式”和“金银花美式”。这不是什么黑暗料理,而是当下最火的“药膳咖啡”——一边熬着最长的夜,一边喝着“最补”的咖啡,这届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方式正带动一个千亿级市场的爆发。

深圳龙岗区一家咖啡馆里,年轻人排队购买“罗汉果美式”和“金银花美式”。这不是什么黑暗料理,而是当下最火的“药膳咖啡”——一边熬着最长的夜,一边喝着“最补”的咖啡,这届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方式正带动一个千亿级市场的爆发。

“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了中药的咖啡,喝起来没那么有负罪感。”一位正在购买中药咖啡的年轻程序员说道。这种“一边作死一边养生”的心态,催生了药食同源产品的庞大市场。

2024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达2650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将突破3700亿元。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等“万物皆可中药”的产品正迅速占领市场。

一、 市场爆发: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

现制养生茶饮行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现制养生茶饮门店数量已突破6000家,较2023年底激增133%,实现一年内翻倍增长。

预估2024年赛道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13%,展现出惊人的市场潜力。

Z世代(18-35岁)已经成为养生消费主力军,贡献了超过八成的养生消费份额。社交平台上,中医养生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百亿次,小红书上的“中医养生”笔记多达百万篇,B站中医养生视频播放量破亿。

二、地域格局:华东华南领跑,一线城市密集

从地域分布看,华东地区(占比33.9%)和华南地区(占比24.8%)构成现制养生茶饮的核心阵地。其中广东省以全国16.9% 的门店数量遥遥领先,山东、江苏紧随其后。

品牌布局高度聚焦高消费力城市。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四大一线城市门店数量位居全国前四。二线及以上城市的门店占比达50.7%,显著高于普通茶饮赛道。

三、产品创新:药食同源+功能细分

产品创新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键因素。现制养生茶饮以106种“药食同源”食材(如人参、枸杞、茯苓、桃胶)为基础,产品命名直指功能属性。

“熬夜人参水”、“荷叶刮油茶”、“红枣桂圆暖身水”等成为爆款。这些产品突破了单一茶饮边界,引入咖啡(如枸杞拿铁)、炖品(桃胶雪燕炖奶)、烘焙及中式小吃,形成“养生茶饮+”复合产品矩阵。

头部品牌积极拓展零售渠道,推出袋泡茶、固体冲剂、瓶装饮品及养生零食,如酸梅汤冲剂、阿胶糕、草本糕点等,延伸消费场景。

四、消费动机:健康焦虑与心理安慰

年轻人热衷养生的背后是快节奏生活下的健康焦虑。超六成受访青年自认处于亚健康状态,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免疫力低下成为普遍困扰。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指出:“颜值管理、体重管理、营养管理、健康管理已贯穿于新生代以及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养生茶饮等‘中药+’产品的热销,是人们对大健康需求的体现。”

消费者最关注清热降火(58.3%)、缓解疲劳(53.4%)、益气补血(47.6%)等功效。然而,行业仍面临显著消费痛点:近七成消费者担忧“口感踩雷”,超六成不确定产品是否适合自身体质。

五、各方竞逐:四路玩家入局赛道

养生茶饮赛道已汇聚多元背景的竞争者。专业品牌如椿风、荷田水铺、陆藜开了个方子等,多创立于2020年后,门店规模多在百家以内。

中医跨界者如同仁堂(知嘛健康)、童涵春堂(涵春茶肆)、国药集团(一方四季)等老字号依托深厚中医药底蕴开设子品牌,为产品提供专业背书。

茶饮巨头喜茶、奈雪的茶等推出含养生食材的联名款或系列产品(如阿胶奶茶)。其他餐饮品类如凉茶品牌(王老吉、邓老凉茶)、甜品店、烘焙坊也纷纷拓展养生茶饮线。

六、技术创新:科技赋能传统养生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升级。云南农业大学田洋教授团队完成的“重要药食兼用资源精准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团队建立功能因子定向发掘及精准结构表征技术,突破复杂基质中功能因子高效生物转化富集技术,创立多维功能因子活性保持及稳态化递送技术。

通过这套体系,大分子蛋白被分解为小分子活性肽,便于人体吸收;难利用的多糖被转化为低聚活性多糖,生物利用度显著提升;易衰减的多酚类物质通过转化和修饰,实现稳定性和功能双提升。

六、政策东风:膏滋产业迎来利好

膏滋产品作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健康产业结合的代表,近年来也迎来政策利好。国家鼓励保健食品企业利用食药物质原料开发新功能、新原料、新剂型的产品。

截至2025年3月,我国已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中,含中药类原料的产品占一半以上,且大部分复方配伍产品使用了食药物质。人参、西洋参、灵芝等10种非营养素补充剂原料已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备案管理试点简化流程也在推进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推动国产保健食品复方配伍备案管理试点工作,研究复方配伍备案的原料种类、用量范围等技术要求。

八、挑战仍存:口感、认知与标准化困境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口感优化:如何调和药材特性与大众口味,避免“有效但难喝”,是提升复购率的关键。

认知普及:消费者对体质适配、功效认知不足,需通过试饮体验、成分透明化及中医养生知识科普打破信息壁垒。

安全规范:药食同源食材的用量、配伍需严谨,亟需专业人才制定标准,杜绝食品安全风险。

膏滋行业还面临标准化困境。传统手工膏方在规模化生产和满足现代监管要求(如GMP认证)方面存在挑战。市场存在高端定制膏方和低价产品,价格差异显著。

九、未来趋势:个性化与科技融合

未来,药食同源产业将向个性化、科技化方向发展。2025年广州药食同源展将聚焦Z世代健康需求,推出全球首款AI定制化药膳营养包,开创“千人千膳”的个性化养生新时代。

科技赋能传统滋补趋势明显。采用纳米萃取技术提升人参皂苷生物利用率达300%,产品线涵盖熬夜护肝、情绪管理、运动恢复等六大年轻化场景。

跨境出海也成为战略布局重点。产品已通过东南亚清真认证,特别开发的“粤药膳”系列将亮相广东省中医药局专项补贴展区。

据悉,金秀瑶族自治县与茶客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近日举行签约仪式,共拓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新蓝海。茶客郎将引入其核心产品“AI人工智能药食同源自助饮品机”,该设备具备“1平方米开店、24小时营业、一分钟现制”的优势。

科技让云南药食兼用资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颗颗核桃、一片片三七叶,不再只是农作物,而成为健康、产业与民生价值的载体。

当年轻人手握一杯温热的人参枸杞拿铁,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一份饮品,更是一种对抗亚健康的生活态度。

来源:脏腑调养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