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这一被广泛认可的理论为我们探索宇宙的过去提供了重要基石。根据宇宙的演化史,科学家们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退行等多种现象的精确观测和计算,得出宇宙的历史大约为 138 亿年。
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这一被广泛认可的理论为我们探索宇宙的过去提供了重要基石。根据宇宙的演化史,科学家们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退行等多种现象的精确观测和计算,得出宇宙的历史大约为 138 亿年。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可观测宇宙的范围时,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出现了。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光速是宇宙中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或超过光速。这似乎意味着,理论上被光速限制的宇宙直径只能是 138 光年,毕竟光在 138 亿年的时间里最多只能传播 138 亿光年的距离,不会超过这个数。
但科学家们的计算结果却与这个数字相差甚远,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竟然达到了 930 亿光年!这巨大的差距背后,隐藏着宇宙的诸多奥秘,我们来一点点分析。
如果我们的宇宙是静态的,就像我们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周围环境那样稳定不变,由于光飞行的速度是恒定的光速,那么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果:可观测宇宙的直径为 138 亿光年。
当然,这个数据可能稍有误差,因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而宇宙中充满了星际气体、尘埃等物质,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与这些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不会与 138 亿光年这个数值相差太大。
但事实上,我们的宇宙并非处于一成不变的静态之中,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光以光速飞行,同时发光的物体也在运动。根据相对速度的原理,当两个物体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它们远离彼此的速度可以接近光速的两倍。
如此一来,可观测宇宙的直径最多就可以达到宇宙年龄的两倍,也就是 276 亿光年。但这与 930 亿光年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显然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不过,除了各种物质自身的运动,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测和研究发现,我们的宇宙整体也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膨胀,而且这种膨胀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已经远超过光速。这一发现是解开可观测宇宙直径之谜的关键。
天文学家哈勃在上世纪 20 年代通过对遥远星系的细致观察,发现了星系发出的光发生了红移现象。所谓红移,就是指光的波长被拉长,频率降低,使得光向红光方向偏移。
这一现象表明,这些星系正在不断远离我们。如果星系是朝着地球飞来,那么光的波长会被压缩,就会发生蓝移现象。
这种光的频率变化与声波的 “多普勒效应” 非常相似。
下次看到鸣笛的救护车时,你可以留意一下:当救护车鸣着笛向你驶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鸣笛声变得尖锐,这是因为声波的波长被压缩,频率升高;而当救护车远离你时,鸣笛声会变得低沉,这是由于声波的波长被拉长,频率降低。光线的红移和蓝移,其实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的体现。
星系发出的光发生红移,清晰地表明星系在远离地球,这也让科学家首次证实了宇宙在膨胀的事实。而且,在之后的深入探索中,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宇宙膨胀的速度并非恒定不变,而是越来越快。
根据哈勃定律,即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科学家们结合对宇宙膨胀加速度等多种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得出在宇宙加速膨胀的状态下,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大约为 930 亿光年。
因为我们的宇宙在以超光速膨胀,这意味着即便我们能够以光速飞行,也永远不可能达到可观测宇宙的边缘。那些距离我们极其遥远的星系,由于宇宙膨胀的推动,它们远离我们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它们发出的光永远也无法到达地球,我们也就永远无法观测到它们更遥远的地方。
同时,可观测宇宙的 “范围” 还会变得越来越小。从理论上分析,在遥远的将来,银河系可能就会成为我们眼里唯一的 “可观测宇宙”。因为银河系之外的星系都在加速远离,而且距离银河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最终都会超过光速,它们的光再也无法传到地球,我们也就再也观测不到它们了。
不过,实际上,宇宙的膨胀并不会让所有星系都远离银河系。在局部地区,引力的作用会占据上风。比如说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它们非但没有因为宇宙膨胀而远离彼此,反而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不断靠近,据科学家预测,大约 35 亿年后,它们会发生相撞,并最终融合为一个更大的星系。
但从整个宇宙的大尺度来看,宇宙的加速膨胀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暗能量。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能量形式,它占据了整个宇宙总能量的 70% 左右,它的排斥力推动着宇宙不断加速膨胀,也深刻地关乎着宇宙的未来命运 —— 是会一直膨胀下去,还是会在某一天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都与暗能量的性质密切相关。
来源:宇宙探索